第14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各位哥子弟兄們,還別懷疑,是真的!聽到起我給你們一一道來,唐團長以一營為主攻營,其餘兩個營做策應;而一營長以一個分隊為主攻分隊,剩下兩個分隊做了呼應;這個一百五十多人的主攻分隊嘛也霸道,以一個小隊當主攻,其它兩個小隊打掩護;更離奇的是,這個只有40餘人的小隊竟然也以一個戰鬥小組十餘人做主攻,剩下小組輔攻;最後這個主攻的戰鬥小組十個人,還留下來了兩個狙擊手,於是奇蹟出現了,兩千多人的隊伍只剩下八個人在攻城!絕的是,諸位弟兄,就是這八個人還把宜昌這種中等城鎮拿下來了!以一敵百,日他媽喲,比起橫掃千軍萬馬的趙雲趙子龍也是不遑多讓啊!?”眾人這才理解了,都不好意思的笑成了一片。大爺的,想想最後還真是如周大少總指揮說的那樣子,有點喜劇哈!
“哥子弟兄們,你們片面的理解了我的‘攻擊要有主次之分,要有重點,要有策應預備隊’的作戰思想。大家都對《孫子兵法》有所瞭解,其實用十二個字儘可概括‘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罷了。如果不根據事物的實際情況,區域性而不是全域性,片面而不是全面,靜止而不是運動的理解領會哪怕是中國兵聖的所謂制勝之道,我們都會犯紙上談兵的錯誤,犯今天這種想通了極其可笑的排兵佈陣的……”周大少總指揮一番縱古論今,與眾人暢談軍事思想的客觀唯物的本質。從李航瑞政委到湯立勇、唐東團長等皆大受教益,連稱受教了。對於防空團軍歌中的“英明的周團長指引前進的方向”算是有了理解和跟最初聽到不以為然不一樣的重新認識。軍事會議直至深夜才散了。
9月10日一大早,按周大少總指揮臨時起意,山鷹突擊隊這次出征的兩個分隊兩百人又對北上縱隊來了一次模擬突然襲擊。部隊的應急反應,雖然不盡如人意,周大少團長總指揮還是算比較滿意的:這次突襲其實最能看出這支基本上是由老兵組成的隊伍的價值了,很少有人大呼小叫,胡跑亂衝,驚慌失措的,整個部隊不亂,能夠比較迅速判明敵情,採取恰當的應對辦法。
吃過早飯,北上縱隊龐大的隊伍向著襄陽城進發(後世的襄樊市)。這次周大少團長帶的軍備之齊:甚至還配備了一百餘輛“轟達”兩輪輕便摩托車和三百餘輛山地腳踏車。足可以讓部隊以山鷹突擊隊為班底組成一支快速反應部隊了!
整個三千餘人的隊伍,從宜昌城一出來竟然拉出去十餘里,可謂浩浩蕩蕩。沿途道路上的老百姓全部看這支“大軍”看傻求了:中央軍?荊楚軍(湖北地方部隊)?啥子?,川軍!!!號稱“兩杆槍”的川軍?!如果光從隊伍中的一身精良裝備計程車兵們和大批載滿物資的大卡車、騾馬大車,摩托車和腳踏車的龐大運輸工具來看,估計沒有一個人能夠認出這是一隻什麼地方的中隊,只有那迎風飄揚的鮮豔軍旗才透露出這支威武雄壯之師的真實身份:川軍23集團軍21軍直屬獨立旅北上縱隊。
這樣子已經夠讓人吃驚的了,周大少團長總指揮還把這次從宜昌到襄陽城的長途行軍也整出花兒來了:他充分利用了那一百餘輛的摩托車和三百餘輛的腳踏車。摩托車一次能夠搭乘一人,腳踏車(周大少團長的隊伍上士兵們基本上都會騎腳踏車,就連加入了半拉月的29路軍弟兄們雖然不熟,但也能騎起走了)一人。也就是說,摩托車能以每小時30到40公里的速度快速機動搭載一百人來人,而以腳踏車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快速機動三百餘人。
於是在宜昌經荊門到襄陽城的一路上週大少團長的北上縱隊是走的令人眼花繚亂,熱鬧非凡。有搭乘大卡車的(宣傳、醫療、技術保障等分隊),有坐騾馬大車的(高機兩個連、步炮兵分隊等),有搭乘兩輪摩托車的,有騎腳踏車的,也有步行軍的。整個部隊行軍速度竟然達到了令人乍舌的平均十餘公里,但是弟兄們卻不太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