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啥,步行軍一段路,你就可以搭乘摩托車或者騎一段路的腳踏車,然後又換一批部隊來機動(周大少團長根據計算把步行軍的二千餘人分成了數個幾百人一隊的小隊伍)。結果這兩千來人的步行軍隊伍硬是被周大少團長總指揮搞出來的這種:走---搭乘摩托車---騎腳踏車---走---騎腳踏車……令北上縱隊幾乎所有人昏頭昏腦(只有任周大少團長折騰),卻又萬分佩服的奇怪行軍方式,活生生變成了飛毛腿!

中午時分就過了荊門,到了雙河。半天的時間,整個北上縱隊長途行軍距離高達一百餘公里,而這通常是用一天多的時間累得半死的急行軍速度才能達到的距離。周大少團長的數學才能是公認的,這也是大學生軍訓團弟兄們第一次見識了周大少團長總指揮算計的厲害。

等最後一批部隊搭乘摩托車,騎著腳踏車達到了襄陽城的時候,初秋的落輝已經把漢江映得一片金黃。部隊安頓好了,吃晚飯的時候,十餘個團營指揮官長端著飯碗來到了北上縱隊指揮部欲向周大少團長總指揮討教討教:怎麼神奇地把步行速度最多隻能每小時5公里的短板步行軍隊伍利用摩托車、腳踏車扯到了每小時十餘公里的整體行軍速度了,只聽到周大少團長總指揮的傳令兵不停傳達他的命令。一會兒步行軍,一會兒搭乘摩托車,一會兒又騎腳踏車,一會兒又步行軍……老天這是怎麼安排的啊?!

弟兄們挺好學的嘛,周大少團長來了興致,把飯碗一扔,找了塊小石子就在地上寫寫畫畫起來:我們假設把這步行軍隊伍分成若干A、B、C、D、E、F、G……等額成分,那麼摩托車的速度40公里我們不妨設為X,腳踏車的速度我們設為Y,那步行軍速度當然就是Z,那麼為了達到一個最大公倍數或者是最小公約數……周大少團長口水翻天講了一歇,一抬頭,咦?開始圍在四周的人哩?卻只見遠遠的院子角落四周那些剛才的好學之士或低頭數碗裡的米,或者做出一幅抬頭望天沉思的樣子,卻都離周大少團長遠遠的。周大少團長氣樂了:龜兒子些,白費老子的口水喲!日他媽真是對牛彈琴,只有我的乖雨娃子才是乾爹的知音啊!

感謝書友大大的支援哈!)

188章 鐵打的襄陽 紙糊的樊城

襄陽古城,西漢初年建城,位於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的中游,秦嶺大巴山餘脈,是一個距今28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是非常著名的三國文化之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120回就有三十多回發生在襄陽及境內。其地理位置“上流門戶,北通汝洛,西帶秦蜀,南遮湖廣,東瞰吳越,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由於處在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附近,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西接巴蜀,東臨江漢平原,南通湘粵,北達宛(今南陽)洛,是鄂、渝、川、陝、豫五省市的中心距離位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大家對於襄陽的認識多半跟金庸大俠寫的《神鵰俠侶》中的守了三十多年的襄陽的郭靖黃蓉兩口子有關。襄陽城,其實由兩部分組成:即漢江以北的樊城,以南的襄陽古城。襄陽的地勢由四周向中部緩緩變低,構成漢江夾道向著宣稱方向開口的不規則坡地,又處於武當山、桐柏山之間,為波狀土崗,所以也被稱為“鄂北崗地”。

軍事史書上俗稱襄陽城為“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是指別名為華夏第一城池的襄陽古城,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