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就在《體育畫報》上說:“科比不讀大學是一個完全的錯誤。”當然,他的邏輯甚是古怪:“1995年的凱文·加內特是摩西·馬龍以來最好的高中生,但如果加內特去讀了大學,他在NBA會更成功。(很無稽的推論……)”而科比“還無法和加內特相比”。

詹寧斯的言論很快得到了許多專欄作家的贊同。他們把矛頭直指科比的父母。“他們在影響科比,他們想讓科比掙錢。”科比的父母一下子被推向了迫害孩子的聲浪之中,以至於喬·布萊恩特不得不主動找媒體宣告:“我們家並不缺錢!”

媒體推論的依據,無非是歷史的記錄。無論科比如何成熟,他終究是個高中生。而像摩西·馬龍這樣的高中生巨星,在70年代到80年代並不多見,彼時著名的高中生球員如斯班瑟·海伍德、達里爾·道金斯等人,實力都不差,但都沒有創出開天闢地的變化。在NBA歷屆總冠軍球隊裡,1995年之前,高中生球員而作為球隊主力的,也只有1983年費城76人的摩西·馬龍。

NBA比較普遍的趨勢是這樣的:專心在大學讀到大四才進入NBA的,除了少數如蒂姆·鄧肯、格蘭特·希爾等性格沉穩的球員外,其他大多數球員都是以技術與意識見長、擁有大局觀和良好的比賽感覺,但身體素質卻並不突出。而從高中生直接進入NBA的,從摩西·馬龍到坎普,從加內特到科比,從詹姆斯到霍華德,個個都是天賦異稟、身體條件匪夷所思的怪物。他們個個能跑能跳,飛天遁地。NBA老闆們都不是傻子,看潛力,賭運氣。身體素質一般的球員,猶如凡石雕就的成品,再沒有下手打磨餘地了。而這些稟賦非凡的孩子,璧如美玉,略加打磨,便能夠煥發光彩。良材美質,自然令人垂涎。縱然背上了拔苗助長的惡名,那也顧不得了,選!

於是,一茬茬能飛善扣的高中生被老闆們牽到了賽場,而那些在大學拼戰數年資質平凡的,也只好苦怨爹孃沒給個好身板。

接著問題就來了:這些如狼似虎大力金剛似的高中生好苗子,在高中時個個都是隊裡王牌。拿了球一個人單幹那是尋常事,至於角色球員所需要的那些——空位投射、無球跑動、掩護、幹髒活累活之類,他們興趣不大,這比起隊上那些陳年老球皮來,真乃相去甚遠。你若要求他們幹些藍領清道夫的活吧,他們會認為那是把人參當柴禾燒。加上高中生球員大多數在業餘籃球環境中,他們未曾經過NCAA那種準職業籃球的薰陶,孩子氣十足,既自我且自負,待人接物,為人處事,都沒法老到。

高中生與NBA之門(2)

於是,經過了第一道坎後,一半以上的高中生在被迫淪為配角後逐漸萎靡了。而另一些僥倖成為主角的,也往往因為未曾經受大學籃球的薰陶和訓練,技術不全面,無法步入NBA巨星的行列。

說說摩西·馬龍。這位史上最成功的高中生球員,在單親家庭裡由母親帶大,1974年進入ABA,1976年ABA併入NBA後,摩西就成為NBA最可怕的籃板怪獸之一,並且也是NBA史上前場籃板之王。但這個打法兇狠的老兵卻一向沉默寡言。除了當年號稱要橫掃所有對手的“FO,FO,FO”宣言外,幾乎沒有什麼更著名的言論傳世。他在NBA曾輾轉多支球隊,但到哪裡都不算一個合群的人。

摩西·馬龍只是一個縮影。除他之外,還有能夠扣碎籃板的道金斯,“雨人”坎普,這些高中生球員在技術成長、地位升高之後,其心智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熟。“雨人”身為90年代身體素質最可怕的內線霹靂怪獸,卻在1998年NBA停擺期不思進取的懈怠,直接斷送了自己本應繼續輝煌的NBA生涯。因而他也成為當今諸位老闆訓誡球員時的反面教材。

這就是奇妙的悖論。綜合所有事例,我們能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