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的家雖然有些沒落,可是張愛玲也從來沒有吃過錢的苦。從來都是富貴生活的母親當然也是這樣,就算拮据也一直保持著保養和交際的各種穩固開銷。可是母親的錢是有限的。“問母親要錢,起初是親切有味的事,因為我是用一種羅曼蒂克的愛來愛著我母親的。可是後來,在她的窘境中三天兩天伸手向她拿錢,為她的脾氣磨難著,為自己的忘恩負義磨難著,那些瑣屑的難堪,一點點地毀了我的愛。”(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文集》)就在張愛玲從父親家逃來母親家的那年夏天,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也抱著一雙用報紙包著的籃球鞋來到母親家, 要和她們一起住。張愛玲驚訝於這個日漸沉默的弟弟已經長得如此之高了。但母親拒絕了弟弟,因為她只能支付一個人的學業開銷。張愛玲傷心地哭了一場,弟弟也是哭了。最後,他拿著那包籃球鞋默默地離開。張愛玲感到很深的悲哀,同時也更加明白母親的生活有多麼吃緊。
果然,母親不久後就對張愛玲提出了警告。“我母親提出了很公允的辦法:如果要早早嫁人的話,那就不必讀書了,用學費來裝扮自己;要繼續讀書,就沒有餘錢兼顧到衣裝上。”(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文集》)最愛穿著的張愛玲當然想把自己打扮得如心所想的,可是她深知:“籠子裡的鳥,開了籠,還會飛出來。她是繡在屏風上的鳥………悒鬱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雲朵裡的一隻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黴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文集》)張愛玲完全能夠構想到嫁人後的悲哀結局。況且張愛玲從最開始對自己就有一些未來的打算:“在前進的一方面我有海闊天空的計劃,中學畢業後到英國去讀大學,有一個時期我想學畫卡通影片,儘量把中國畫的作風介紹到美國去。我要比林語堂還出風頭,我要穿最別緻的衣服,周遊世界,在上海自己有房子,過一種乾脆利落的生活。”(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張愛玲文集》)前途才應該是這個不願將命運交與別人手中的女子這個時期最為重要的。於是,張愛玲開始補習,預備考倫敦大學。
張愛玲明白,母親這次回來主要是為了她的學業,母親在外國也是有一個男朋友的。冥冥中,張愛玲感到母親的責任和關愛也是很有限、很無力的。張愛玲的數學比較差,雖然母親生活拮据,卻沒有放棄為她以每小時五美元的代價,請一個猶太裔的英國教師專門替她補習數學,這讓張愛玲尤其感動。可是她總感覺,母親不是自己的了。那是一種疏離感、一種失落感。
此刻的張愛玲像極了沙漠中的孤樹。所有的生機都在於用根牢牢地抓住地面,深入、深入再深入地汲取唯一的水源。這份水源就是出國留學。此時的上海在張愛玲的心中,已經成了一個牢籠,將她和各種難堪、悲傷、糾結的事情都關在一起,掙脫不掉。上海之外的廣闊天空,對她充滿了致命的誘惑。她已經開始構想到留學生活的新鮮與自由。新生活在對她招手,在舊生活中,她便是要拼了命地努力。
不久,張愛玲便參加了英國倫敦大學遠東區在上海舉行的招生考試。她一鳴驚人,日本、中國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眾多考生,都沒有考過這個勢在必得的女子。她成為遠東地區第一名,獲得了去英國留學的資格。
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讓這個女孩的英格蘭夢瞬間落空了。英國是無法去了, 幸而倫敦大學的入學考試成績對香港大學同樣有效,張愛玲便只得改為去香港大學就讀。
畢竟是離開了,畢竟新的生活是開始了。自己在香港生活,自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