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此時,秦檜故意這樣說,為的就是試探皇上的態度,果然皇上臉上神情不變,可是眼神中卻是帶著喜色,顯然一切如他預料的那樣。
這時,汪伯彥坐不住了,這裡談論的是王安石,可是又何嘗不是藉此諷喻於他。
汪伯彥道:“仁宗皇帝時,有一天皇帝在宮苑中宴會群臣,並決定由大臣們自己到池塘釣魚,作為宴會的主菜。眾人都興致勃勃地釣魚去了。唯獨王安石心不在焉地坐著,竟然將面前盤子裡的魚餌都吃光了。宋仁宗由此認為王安石是一個奸詐之人,因為不經意地誤食一粒魚餌尚情有可原,但是能稀裡糊塗地把整盤魚餌都吃光,這實在是不合常理。有相士說,王安石面相“眼中多白”,這是奸臣之相。蘇洵《辨姦論》說:洗臉換衣是人之常情。只有大奸大惡之人,才會違揹人之常情,整天不修邊幅,吃著豬狗之食。邋遢地談詩書禮樂,以此博取不流俗的名聲。王安石當時以不修邊幅出名,他很少換衣服,據說也不洗澡。王安石為奸臣,早已有了定論。秦大人。處處為王安石辯護,莫非是新黨之人嗎?”
“新黨?”秦檜笑道:“那丞相。莫非就是舊黨了?”
汪伯彥道:“那也無何不可!”
秦檜笑道:“莫非大人。要挑起朝廷黨爭嗎?”
“黨爭的不是我,而是你!”汪伯彥毫不客氣的道。
此時他對於這個政敵一點也不客氣。雖然此時,他還是丞相,卻被秦檜分割了一部分權力,之前更是受到壓制,心中憤恨不已。言語中一點情面也不留。
“仁宗皇帝認為,王安石是一個奸詐之人,因為不經意地誤食一粒魚餌尚情有可原,但是能稀裡糊塗地把整盤魚餌都吃光。這實在是不合常理。其實,仁宗皇帝誤解了他,王安石此人講究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王安石那時定然是心有所想,致使心不在焉,才導致誤吞魚餌為食。以此論斷奸臣與否,有些不恰當!”
秦檜為王安石辯解道。
“至於蘇洵《辨姦論》以生活邋遢,不修邊幅,就說人是奸臣呢,太過了。這是書生之見,心思狹隘。正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王安石不修邊幅,只因為他太重視大事了,反而是疏忽一些小細節!”
趙樸點點頭。
歷史上,總是將王安石吃魚餌,王安石生活不修邊幅,指責他為奸臣。
其實,這都是文人的陰暗心理所致。
若是生活在後世,就可以理解了。一些工作狂,工作起來,往往是廢寢忘食,及一頓飽一頓,飯食睡覺都不規律,更不用說生活邋遢,不修邊幅了。至於吃魚餌事件,更是好理解了,一位偉人幼年時,因為看書太仔細,用餅蘸芝麻醬,結果蘸成了墨水,直到有人提醒時才發覺。
總之,這一切,只能是反應出王安石是一個工作狂,不注重細節,上綱上線的藉此說是奸臣,有些過了。
汪伯彥道:“秦大人言語中,處處同情王安石,莫非是要當王安石第二嗎?”
秦檜道:“我朝不以言論罪,莫非我連幾句公道話都不能說了嗎!“
“公道話!”汪伯彥道,”國之初定,必生奸臣。秦大人要慎之,以免誤入歧途!”
“咳咳咳!”看著兩人繼續爭吵的情形,趙樸不得不打破沉默,開口道:“王安石是一個好的州官,卻不是一個好的丞相!”
“細節決定命運。身為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即便是完美無缺的聖人,尚且會被找出諸多的缺點,更不用說王荊公只是一個凡人。諸葛亮身為丞相,戰戰兢兢,事必躬親,為的就是防止錯誤出現。因為諸葛亮明白,身為丞相,不能有一絲錯誤,丞相犯下一點微不足道的小錯誤,可對百姓卻是驚天災難。可是王荊公沒有諸葛亮的事必躬親,沒有諸葛亮的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