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更沒有諸葛亮相父的權威,可是卻疏忽細節,不斷的犯錯誤。這些小錯誤,很是微小,可是積毀銷骨,小錯誤積累的多了,足以毀滅大宋江山!”

“傳言,王安石在個人生活方面一直極為樸素。即使是王安石政治上最堅決的反對派,也挑不出他品質上的毛病。即使他當上了宰相後,卻連自己多少俸祿都不清楚,總是一包拿回家後,交給家人隨便花銷,從來不清點數目。如此一來,更顯得王安石實行變法,既不是為了升官發財,也不是為了滿足個人野心,而是出於忠君愛國之心。這無疑讓宋神宗分外感動。所以,在新法開始推行後,儘管朝野上下反對的聲音一浪接一浪,詆者無數,宋神宗也一度動搖,但最後依然堅定地站在王安石一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出於對王安石個人品質的信任。”

“其實在我看來,這是大繆!治家與治國,本身就極為相似。王荊公卻連自己多少俸祿都不清楚,總是一包拿回家後,交給家人隨便花銷,從來不清點數目,這說明他對數字不敏感,大概就是文人恥於言利。連薪水尚且如此馬虎,可見對國庫財政,是何等馬虎!連這點做不到,還當了丞相,真是奇蹟!”

趙樸心中暗自道,這大概就是王安石犯下的最大錯誤吧!

王安石,一生犯過諸多錯誤,有的說他性格倔強,有的說他與民爭利,有的說他識人不明。在趙樸看來,這些錯誤,其實不算是錯誤,大多數改革都會出現,甚至更嚴重。論及性格倔強,斯大林、毛太祖更為倔強;論及與民爭利,誰能比得上蘇聯的戰時**政策;論及識人不明,毛太祖還將**選上副主席,甚至寫入了黨章。

王安石,犯下的這些錯誤,其實不算是錯誤。

他最大的錯誤,就是對數字不敏感,對金錢不敏感。

身為丞相,說白了就是管家。管理著整個國家幾千萬人生計,對於數字應當極為敏感,那裡該收多少稅,那裡該花多少錢,國庫預算等等,都是心中有一本帳,清清楚楚。只有心中這筆賬清楚了,才能防止**的蔓延,才能防止用人不當。

只可惜,王安石對財政只是有個大致的瞭解,還處在不求甚解,恥於言利。

結果是,全軍崩盤了。(未完待續。。)

第332章三問

古代的丞相,後世的國家總理,最為重要的責任,就是盤活經濟,就是然國庫有錢,對數字極為敏感。

只可惜,王安石在這一方面極為不成功。

比如,最惹人詬病的就是青苗法。青苗法,利率是20%,這是何等坑人。

其實,宋朝土地兼併嚴重,農民破產嚴重,對於中小農破壞極為嚴重,政府應當扶植,應當是低利率,甚至是賠本也不為過。只可惜,王安石不會算賬,只算了經濟賬,卻是疏忽了政治賬。

還有很多法令,都是典型的不會算賬,有些顧此失彼,因小失大。

這是王安石致命的弱點。

趙樸問道:“兩位相公,朕要考一下你們,何為忠奸?”

汪伯彥道:“內實險詖,外貌小謹,巧言令色,妬善嫉賢;所欲進,則明其美、隱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匿其美,使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忠臣者,忠君為國,不避生死。好似比干以王叔之尊直諫,不避生死,寧受紂王剜心之刑;蘇武牧羊,身陷匈奴一十九年未改其心;諸葛武侯,一心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魏徵直言勸諫,不避生死;包拯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清正廉潔,可為忠臣;寇準北擊抗遼,可為忠臣!”

趙樸心中道,又是掉書袋,又是賣弄。

秦檜心中一顫,回想著皇上對王安石的評價,開口道:“有助於北伐著,皆為忠臣;不利於北伐者,為奸臣!”

趙樸心中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