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暴力和疾病;它會關注以前被人忽略的那些方面,試圖解釋各個國家從古至今的起落興衰,從而使人們更好地理解當今時代的意義。

如此描繪歷史需要一張巨大的畫布,但也需要對細節的精確把握。當畫卷最終完成後,得做到從遠處看引人入勝,從近處看讓人覺得真實可信。這也意味著本書的寫作既要讓比較缺乏歷史知識的讀者看得懂,又要讓專家覺得足夠專業。

我非常欣慰地看到這本書獲得很多讀者的肯定,其中還包括一些我本人非常尊敬的作者和媒體。威廉?達爾林普爾說,《絲綢之路》是一部“涵蓋面很廣的歷史史詩,規模宏大,成就非凡”,是一部充滿了“智慧和勇氣”的作品;《倫敦標準晚報》也同意這種看法,說此書“非常出色”;用《每日電訊報》的話說,它讓人“驚心動魄,愛不釋手”,該報還將本書列為2015年度最佳歷史作品。

其他評論文章和出版物也給出了讚許。此書“令人驚詫,極易閱讀”,簡直“令人興奮不已”,《名利場》雜誌如是說;而《展望》雜誌說本書“華麗壯觀”;《經濟學人》雜誌非常有名,該雜誌的編輯們眼光精準但從不輕易下結論,他們評價本書充滿了“精美睿智的描寫”,並“演繹了一部聚焦東方的世界史”。

此書一直是英國的頭榜暢銷書,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同樣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功。2015年9月出版後,它便躍居為印度非小說類暢銷榜榜首,而且長居不下,非常感謝各家評論把它描述為“雄偉壯麗,智慧無比”(《開放雜誌》)和“魅力超凡的世界史”(《商業標準》)。這些雜誌還繼續援引、羅列了來自南非至紐西蘭、波斯灣至瑞典的各種各樣的溢美之詞,其中特別引用了瑞典官方媒體《瑞典保守報》的話說:“彼得?弗蘭科潘真是個傑出的歷史學家。”

此書在國際上的成功顯然歸功於當下的時事熱點。我們生活在變革不斷的21世紀,一個充滿了動盪和挑戰的時代。中東局勢混亂,不僅敵對勢力要全力控制資源和疆土,而且要應對伊斯蘭各派合法化的競爭。伊斯蘭國(ISIS)與塔利班的暴行,不僅給眾多無辜的民眾和兒童帶來災難,同時還殃及到眾多珍貴的歷史遺蹟。

然後還有俄羅斯,一個急需進行社會改革和經濟改革的國家。俄羅斯在吞併克里米亞後,面臨著來自國際社會許多國家的敵視和指責。但就在西方國家帶著懷疑的眼光看待俄羅斯時,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包括俄羅斯那些從歐洲邊緣地帶延伸至太平洋沿岸的鄰國,似乎都對俄羅斯的舉動持肯定態度,即便其中某些國家在近幾十年甚至近幾百年來與莫斯科的關係並不融洽。俄羅斯的未來變化不定,是恢復秩序、重振經濟,還是繼續將資產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與此同時,美國也在極力應對局勢的變化,極力尋求如何更好地分配有限的資源。美國入侵伊拉克及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招致巨大爭議,人們甚至因此分為兩派:一派堅信美國可選擇不涉外事、獨善其身;一派堅信美國有責任維護其他地區的和平與民主。當然還有亞洲,過去美國一直忽略了這一地區,但如今,亞洲尤其是中國,已經成為了經濟學家、策略專家和外交家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南海問題——衝突對抗的逐漸升級實在令人擔憂。

我非常高興這本書能夠在中國出版,這樣就有更多新的讀者能夠閱讀、瞭解到有關世界整合發展的全新故事。我希望讀者不僅能清醒地認識過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更好地理解現在和未來。

過去三十年來,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呈現出翻天覆地的變化:數億人擺脫了貧困,經濟飛速增長。繁榮發展帶來了健康的中產階層的出現,當然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城市的快速擴張和高速發展給環境和服務帶來嚴重壓力。空氣汙染成為人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