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發展不起來,商人也發展不起來,一直到周代。
國家統一安定好幾百年,廣設諸侯以開疆拓土,華夏版圖基本上就確定於那一時期,周王室衰微,禮樂崩壞,諸侯爭霸,為了增強國力,諸侯自然會採取一系列措施,從幽王失去國都之後,一直到平王東遷,周王室徹底失去了權威,諸侯已經失去控制,發展也不是周天子可以說了算的,所以商業也就在那一時期因為來錢快,增強財力迅猛而廣受青睞。
乃至於富商大賈可以透過做生意而做大官甚至於獲封貴族,呂不韋就是其中佼佼者,同時代還有許許多多大商人,掌握了很多地方的鹽鐵銅供應,沒有鹽吃,人就會死,沒有鐵和銅,就沒辦法打造農具和兵器,也就是說,這些大商人的存在反而限制了國家的軍力和農業發展。
為此很多國家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商鞅有鑑於此,在秦國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抑制商人,打壓商業,穩定局勢,為秦國一統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不難看出,同時代採取抑制商業發展的國家不多,很少,但是都是一時強國,尤其是秦國,最徹底,以至於一統天下。
到漢代,漢武帝將鹽鐵收歸官辦,不允許大商人經營,杜絕了商人掌控國家和民眾命脈之事的發生,漢代因此而穩定,為武帝進擊匈奴奠定了基礎,也因為此,重農抑商成為國策,為日後歷朝歷代所推行,這一政策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到後來為儒家所曲解,變本加厲改為了歧視商人,更在後來被認為是滅商才是正道,以物易物是王道,臣不敢恭維。”
李二陛下抬起頭,緩緩說道:“總而言之,你說了這些就是要告訴我,把商人管得太死,就會導致國力衰退,但是把商人放得太鬆,又會惹來更大的麻煩,以至於商人可以操控國政,引發大亂,是這樣的意思嗎?”
蘇寧點頭道:“陛下聖明。”
李二陛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淡淡的問道:“難道我大唐江山會這樣容易被商人掌控?這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了吧?”
蘇寧說道:“不是被商人掌控,是被銀錢所掌控。”
李二陛下愣了一下,蘇寧趁熱打鐵:“古語有云,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驅;此利者何為?錢貨也。”
李二陛下把茶杯放下了來,有些不太確定的問道:“當真如此,當真會如此嚴重?”
蘇寧點頭:“若非如此?臣何必請陛下設立審計司以應對局面,縱橫部任務太重,官員太少,如今有些難以應對繁重瑣事,若不在此時設立一些特殊部門以備不時之需,到時候萬一真的泛濫,可就無法應對了,臣之所以請求陛下重修《貞觀律》也正是因為此,此乃臣就職以來所做的第一件事,無論如何,臣都不願意看到那一天!”
李二陛下嘆了口氣:“這天下,總有那麼多不得不錯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蘇寧,朕把你當作官員,當作臣子,而不是一個孩子,你要為你自己所做之事負責,此部門一旦成立,若是事情並不如你所預料,言官的彈劾,其餘官員的反對,你可就要自己掂量掂量了,當然,朕並不希望如你所料那樣。”
蘇寧很認真的行了一禮:“臣蘇寧多謝陛下信任,臣一定不會讓那種事情發生的。”
李二陛下襬擺手,讓蘇寧退下了,蘇寧得到了李二陛下的允許,還要出一趟門下省得到魏徵那位大佬的批准,這位爺要是不批准,那麼審計司還是辦不起來,不過這位爺顯然還是比較支援蘇寧對於商業的監管行動的,二話不說就批准了,審計司的成立正式確立。
剩下的事情,蘇寧就交給張無悔了,審計司歸屬於縱橫部之下,歸蘇寧直接領導,蘇寧擔任侍郎,張無悔名為副,實為真正負責人,因為審計司的總部雖然設立在長安,但是主要辦事處還是在揚州,並不在長安,方便於直接監管。
張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