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海剛峰的一生,以肅貪倡廉為己任,他本期望他的不懈努力,能對帝國的廉政建設,對官吏的道德重振,有所作為,有所改善。然而,在《明史·王廷相傳》裡,有一封觸怒嘉靖的上疏,說得很清楚:“人事修而後天道順,大臣法而後小臣廉,今廉隅不立,賄賂盛行,先朝猶暮夜之私,而今則白日之攫。大臣汙則小臣悉傚,京官貪則外臣無畏。”而到了神宗,這種制度性的貪汙風氣,變本加厲,已不可收拾。《明史》說:“明亡,實亡於神宗。”海瑞的所作所為,對腐朽的大明王朝可以說是不起任何作用,只好看著朱皇帝打下的天下,走向衰亡。

海瑞的悲劇,就在於他認為道德的約束力,可以制止住全社會的頹敗風氣。個人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垂範作用,能夠推動整個公務員階層的廉政建設。治亂世,用重典,不惜採取剝皮的酷刑,是足以阻嚇貪官的最有效力的手段。其實,他不知道,道德的作用,只能作用於有道德的人。垂範的作用,那些冥頑不化者,惡劣成性者,根本不往心裡去。而敢於梃而走險者,以身試法者,法律又其奈他何?

不管怎麼評價海瑞,但他在任淳安知縣時期,自己磨谷脫粒,種菜自給。有一次他給母親做壽,只買了兩斤肉,成為人們奚落他的口實。萬曆年間,張居正當國,派御史去考察,“瑞設雞黍相對食,居舍蕭然,御史嘆息去”。“卒時,僉都御史王用汲入視,葛幃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為斂。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明史·海瑞傳》)

無論如何,這樣一位終身貧窮而為百姓追念的清官,還是值得我們後人肅然起敬的。

誰比誰活得更久(1)

據科學家研究,戰爭使人口大量減少的同時,婦女的男嬰出生率就大量增加。這說明有一支看不見的手,在對人類的生存發展,起著調控作用。

大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搞得最起勁的朝代,可也是中國歷史上文人長壽者最眾多的朝代。就看看清代除康熙、乾隆外,那些短命的,夭殤的,死於非命的帝王,便可知道,文人和皇帝在這場誰比誰活得更長久的競賽中,這支看不見的手,四兩撥千斤,還著實作出公正的裁決呢!

按說,應該長壽的是帝王,因為帝王得到最好的養生條件,最好的醫療服務,然而,帝王長壽者很較少。中國一共出現過三百多個帝王,夭殤者多,短命者多,而非正常死亡者尤多,能夠活到古稀之年的,不會超過十位,活到耄耋之年的,不會超過五位。可是,在封建社會中,中國文人高齡者卻為數可觀。

值得指出的一點,凡是統治者大興文字獄之際,文人的生命力不但不被扼殺,反而活得更堅韌,更結實,創造力不但不被杜絕,而是表現得更蓬勃,更生氣,這就教人不禁生出咄咄之感了。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的統治者,都不大“待見”文人,特別那些搗蛋的文人,恨不得掐死一個少一個,可事與願違,無論怎麼收拾,怎麼作踐,誰也不到閻羅王那裡去報到,一個個活蹦亂跳地等著看萬歲爺駕崩。

這頗使歷朝歷代的帝王傷透腦筋。

現在被一些史學家,文學家哄抬起來的清代“盛世”的康雍乾三朝,恐怕是最典型的例證了。從公元1662年起,到公元1796年止的154年間,可以說是中國文人最走背字的時期,也是中國文人骨頭收得最緊,腦袋掉得最多的的時期。雖然,玄燁活到68歲,胤禛活到57歲,弘曆活到88歲,但是,這三朝,長壽文人之多,稱得上是歷代之冠。

據不完全統計:

享年九旬以上者有,孫奇逢91歲,毛奇齡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