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壞,胃口很好,血壓正常,精神不錯。問題在於尹嘉銓退居鄉閭,已是閒雲野鶴,肯定資訊阻絕,孤陋寡聞。再加上人老以後,腦細胞固化,容易囿於己見,自我封閉。被人總捧著,總抬著,也容易自以為是,自成一尊。

所以,他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會當回事,乾隆在第五次南巡前,已經處理了江蘇東臺舉人徐述夔的詩獄,這是一件很大的案子,涉及了許多人,還有很重要的高層人士。他在北京還有公館,能看到邸報,也會有人通風報信,但他忙於討小老婆,竟疏忽了。

凡文字獄,都是先有小人舉報,然後才有皇帝震怒,下令嚴辦,然後才有殺一儆百,人頭落地,這次也不例外。在徐述夔的《一柱樓詩》集中,發現了“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犯禁詩句,有人舉報出來,因為這種影射譏剌,太過顯露,觸動了清廷種族忌諱的敏感神經,定為十惡不赦。於是,將已死多年的徐述夔及其子徐懷祖,從棺材裡拖出來戮屍,其孫徐食田論斬砍頭;失察的江蘇布政使陶易,列名校對之徐首發等俱押往斬監候,用現代的話說,也就是死緩罪吧?

最關鍵的一筆,也是尹嘉銓無論如何不能掉以輕心的,是對江南大才子沈德潛的處理。算起來,這位已故的禮部尚書,是聲望不讓其父尹會一的朝廷同僚。尹會一是道學家,沈德潛是詩人兼詩評家,而且還是乾隆做詩的槍手。所以,尹會一雖任過吏部員外郎、工部侍郎,能面見乾隆,得睹天顏的機會很少,沈德潛則不同,是乾隆十分賞識,親自擢拔的首席御用文人,經常蒙召到內廷,賜平身,可以坐下來與陛下,談論諸如唐詩和宋詞,李白與杜甫之類話題,很神氣一時的。

此人也是太老了的緣故,八十多歲致仕,告老還鄉,作為皇帝的第一筆桿,光焰萬丈,何其了得?肯定招搖過市,大出風頭,蘇州本不大,簡直裝不下他。在中國,文人皆喜歡被捧,老文人尤其需要大家捧。捧昏了頭的沈大學士,沒細看徐書中的“反動”內容,倚老賣老,為這部詩集的作者寫了篇傳記,結果,作者滿門抄斬不說,老先生雖死,因這篇序,也受到“撲其碑,戮其屍”的處置。

尹嘉銓如果不是名欲纏心,求名心切,應該從三年前發生的這次文字獄吸取教訓。乾隆對於這些高階知識分子,妄自尊大,自成一統,是相當反感的。魯迅先生分析道:“清朝雖然尊崇朱子,但止於‘尊崇’,卻不許‘學樣’,因為一學樣,就要講學,於是而有學說,於是而有門徒,於是而有門戶,於是而有門戶之爭,這就足以為‘太平盛世’之累。”

所謂學說,所謂門徒,所謂門戶,或所謂流派,或所謂淵源,或所謂圈子,或所謂山頭,江湖……說到底,無論過去,無論現在,那些權威,大師,泰斗,名流,老了以後,一定要當老爺子,老宗師,老太爺,老祖宗,就是要大家高山仰止,禮拜讚美,哪怕心臟上了支架,哪怕三天兩頭住院,哪怕上氣不接下氣,哪怕明天去見上帝,生命不息,求名不止。名,對他們而言,如同氧氣和水,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了。

要讓尹老夫子明白,人到了這把歲數,“血氣既衰“,應該”戒之在得”的道理,是絕不可能的。名,上了癮,也是無藥可治的。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戒之在得(4)

大學士三寶奉命主審這件案子,此人手法,與幾百年後的紅衛兵批鬥走資派採取的策略,大致相同,先從生活問題,男女關係入手。所謂批倒批臭,只要在臭字上大做文章,將其批臭之後,不倒也歪了。

對這位道學先生最具殺傷力的攻擊手段,就是糾劾他強娶烈女為妾的道德敗壞一事。跪在堂下的尹嘉銓,一邊掌自己的嘴,一邊罵自己寡廉鮮恥,欺世盜名,假道學,偽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