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工廠的允諾是全員薪水浮動,相當於整體獎勵包,而不是逐個提高工人薪水。

這意味著不參與的研發者,或許無法享受到這份獎勵。

易中海答道:“我們當然可以共享,但這部分只給予他們10%的獎金,因為這些人實際上並未付出任何勞動。”

這一說法立即引起了初級技工們的不滿。

畢竟,他們原本便是薪資最低的一群。

如今此舉等於給了四級以上的鉗工年終分紅,對他們的實惠遠大於其他人。

理論上,集高階技術之長更能助他們脫穎而出,贏得獎勵包。

然而,這樣做似乎損害了團心。

“主任,我有一個更加兼顧全域性的提案。”

說話的正是李瀚。

他緩緩走至操作檯。

易中海對此表示:“李瀚,這是四級以上工人的討論範圍,一個學徒也開口獻策幹什麼,坐回你的位置。”

“對,李瀚,上次好運修復了壓鋼機,以及節能改機的功勞不能代表你有造精密零件的能力。”

“精密零件?沒那個技術水平,就是空想。”

“這次的活你真不合適,請有點自知之明。”

製造了鉗工鄙視鏈的幾位紛紛嘲笑李瀚。

面對眾人的反應,易中海心存滿意。

他就是要挫挫李瀚的銳氣才舒坦。

酒糟鼻、五級鉗工劉鐵剛這時走出來:“主任,應當廣泛徵求意見,團結協作才有效。”

“哼,劉鐵剛,你以為李瀚一個學徒能提出什麼有價值建議嗎?難道你當我們這些資深人士都不存在嗎?”有人輕笑以嘲。

顯然,酒糟鼻只是站在李瀚這邊,至於他是否有好建議,他也心中存疑。

想起李瀚近期的表現不俗,郭大鵬決定還是聽聽他怎麼說。”李瀚,有何高見,不妨一說。”

李瀚回應道:“領導之所以採用工資浮動的形式作為獎勵,而非直接加薪,恐怕原因在於它可以彈性分配,表現傑出的可以獲得更多。

這就是激勵的精髓,高風險高獎賞才會引來勇士。”

“雖然製造這種精密部件確實需四級以上高手的設計和原型構建,然而最後的實際裝配和生產過程同樣離不開我們的低階鉗工參與。

你們想想,只靠四五級工就能批次生產,這現實嗎?”

在50名員工中,四下級佔多數35位。

四級以上僅有15人,要大規模生產也面臨不小挑戰。

“既然任務來自車間,我認為,應由所有成員共同參與,沒有人能超然物外。”

最後的薪資分配也應全員共享,而不是讓一小部分人專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