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甘茂估計得沒錯——宜陽有險可守,是很難攻。五萬秦軍鐵桶似的圍了五個月,就是啃不下來。
秦廷上反對聲浪日漸喧囂,反對攻韓的諫書愈來愈多,開始時武王一概不加理會。
可是,過了不久,在韓國做臥底的樗裡疾回來了,建議武王趕緊撤兵。他說:“宜陽城方圓八里,勇士卻有十萬,存糧可吃好幾年。我軍師老兵疲,難以應付,如不撤回,恐日久生變!”
連了解韓國內情的叔叔都這麼說,武王撐不住了,給甘茂發去了命令:撤!
甘茂早料到有這一天,急派使者回國,給武王送去一信。武王拆開一瞧,倆字兒——“息壤”。
秦武王到底是熱血青年,一看這倆字,即刻清醒了,馬上派大力士烏獲、孟說帶領援兵五萬,赴宜陽城下助戰。
援兵到後,秦軍士氣大振。甘茂與兩位大力士密謀,約定次日凌晨三鼓時分,趁敵不備,發起總攻。
為鼓舞士氣,甘茂還把自己私藏的家產——所有的金銀財寶都拿出來,分賞眾將士。
他做陣前動員說:“明日如不克,宜陽城郭,即是我之墓葬!”
經過這一番精神物質雙鼓勵,秦軍的勁頭鼓得足足的,第二天,惡戰一整天,到日暮時分終於破城,10萬大軍蜂擁而入,殺得韓軍魂飛魄散,共計斬首7萬餘。
這一仗意味著什麼?
韓國的西大門被撞開了,秦國世世代代夢想的東方之門被開啟了!東進中原,再無山川之阻!
夢想,就是要靠有夢想的青年來實現。
秦武王聞報大喜,令甘茂率隊凱旋,副將向壽留守宜陽。接著他又派樗裡疾率戰車一百乘先行一步,往三川開道。他本人則與要好的幾個大力士一道,向周室的都城洛邑進發。
秦之獵獵黑旗,第一次飄揚在中原的腹地。
韓襄王聽說宜陽失陷,大起恐慌,忙派人攜帶玉帛寶器前往秦國求和。
秦武王顧不上他,只顧驅車飛馳在韓國的土地上,眼睛盯著天際的洛邑。
六國諸侯,無不為之震恐——開天闢地都沒有過的事發生了!自周得天下後,無論王室怎麼衰落,諸侯對王室必要的禮節是從來沒廢止過的。當年秦穆公派孟明視千里偷襲鄭國,秦軍路過洛邑北門,全部脫去盔甲、下車徒步,以示敬畏。隊伍中有個別不守紀律的將士,故意跳上車去,事後還引起了諸侯一致的譴責。
如今這乳臭未乾的秦武王是怎麼回事?竟敢帶領甲士和戰車,直闖王室都城的大門!
就算小子有種,敢於“問鼎”,是否也輪不到你“戎狄之國”來開這個頭啊?
這時的周天子,是周赧王。這是一位東周史上有名的丟臉天子,他的諡號叫“赧”,也就是臉紅的意思。做了丟人的事,能不臉紅嗎?他對秦國來的小孩子諸侯,不敢說二話,反而穿戴整齊,恭候於道旁。
第十四章所謂的“問鼎”(4)
這種有辱王室尊嚴的行為,甚至引起了楚國的憤怒,後來派了使者前來責問周赧王。周赧王一陣臉紅,不敢見楚使,讓一位能言善辯的侍臣出面,把楚使給忽悠回去了。
周赧王此時怕不怕秦武王呢?也怕,也不怕。
怕,是因為秦國實在太強大了;不怕,是因為周王室實在太衰弱了。
周室的土地,方圓不過百里,僅僅相當於一個微型小國。七國諸侯中,不論哪一國,都能輕鬆地把它一腳踩扁。可是,踩扁了又有什麼好處?周赧王心裡很清楚:無論哪個諸侯要滅周的話,“裂其地不足以肥國,得其眾不足以勁兵”,而且還要擔著“弒君犯上”的罪名。這樣不划算的買賣,是沒有人肯做的,因此也用不著真的怕秦武王發飆。
不過,戰車百乘開到了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