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逃跑的方向很奇怪。當時他的東北方有起義軍劉邦、秦嘉的地盤,可以緩衝一下。可是不知為什麼,他選擇了沒有任何基礎的東南方向。跑到汝陽(今安徽阜陽)後,才發現不對頭,又掉頭往東北跑。這一折騰,耽誤了時間,被章邯死死咬住。跑到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南),陳王的駕駛員莊賈絕望了,殺了陳勝,投降了秦軍。
一代英傑,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了。
此時,陳王下屬還有一路西征軍毫髮無損,就是宋留的那一部分。他們在佔領南陽後繼續西進,準備攻武關。就在這時,傳來陳王被殺的訊息,身後的南陽又被秦軍奪回。這支義軍只好往東撤到新蔡(今屬河南),想想,沒什麼出路了,便全體投降了秦軍。
宋留被押解到咸陽,可以想象他的下場——車裂!
陳勝雖然敗亡,但忠於他的人還是有的。他的清潔工呂臣,拉起了一支“蒼頭軍”,奪回了陳縣,把叛徒莊賈給宰了,然後會合到英布的起義軍裡去了。
陳勝失敗的原因,可以總結很多,比如賞罰失當、缺少將領、四面用力、大本營太靠後等等,但根本一條還在於戰略失當,他心裡明白“務在入關”,打進函谷關才是關鍵,但實際上並沒有“御駕親征”,沒有集中全力去實現這一目標,這就給了秦帝國一個喘息之機。
陳勝以900名疲憊之卒起兵,到浩蕩大軍抵近咸陽,才三個月時間;而從戲亭之敗到最後覆滅,也才三個月時間。真可謂其興也忽,其亡也速。他的迅速失敗,跟他的個人品質有關。
賞罰不明使得部將離心,關鍵時刻沒人來救,這是一大原因。
前面說了,武臣自立、田臧殺吳廣,陳勝給予預設;而陳勝的老友葛嬰,屢立戰功,在九江郡因為不明情況,立了襄強為楚王。後來聽說陳勝自立為楚王,葛嬰連忙殺了襄強以謝罪,但陳勝竟不能原諒,殺了葛嬰。這樣沒有標準的亂來,使眾人心寒。
此外,陳勝做了楚王后,立刻在陳縣這個小地方大建宮殿,沉湎於帝王的享樂中,具有濃厚的暴發戶心理。
過去一起幹苦力的老朋友來見,說了一些田間地頭的舊事,陳勝也不舒服。有人進讒言道:“客人愚昧無知,喜歡胡說,有損大王權威。”於是陳勝就把老朋友給殺掉了,哪還能記得自己曾說的“苟富貴,勿相忘”?就連他的岳父,也受不了他的傲慢,離他而去。
用人方面,陳勝也脫不出小人物暴發後的俗套,喜歡用佞臣,信任佞臣朱房、胡武,用他們來監視群臣。兩人也是一樣俗套,排斥忠直者,以權謀私。諸將不服,當然見死不救。
儘管如此,陳勝總體上還是一個偉大的人。他首開全民起義反抗暴政的先河,為後世被壓迫者提供了一個典範。一個貧苦的僱工,能在六個月內號令天下,與強大的帝國體制相對抗,顛覆了尊卑貴賤的固有體系,起碼給了他的繼任者劉邦以巨大的心理鼓舞。
就具體而言,他放的這一把火,已燃遍中原,雖然半途熄滅了,但還會有人接著放,最終燒掉阿房宮。
司馬遷說:“陳勝雖已死,其所遣王侯將相競相亡秦。”一個滅掉了六國的強大帝國,卻栽在了一個僱工的手裡,可見民心是最強大的一種力量。
第三十二章咸陽落日的一抹蒼涼(1)
讀一部大秦史,最讓人感嘆的是,在秦襄公建國後的560多年裡,老秦人的步履踏得是那麼堅實,直至登頂。而在此後的步履,卻又是那麼踉蹌,連一點悲壯感都沒有。
子孫,永遠愧對光榮的祖先。
秦帝國的最後時刻,連找到一位威震天下的武將都沒可能了,幸虧臨時上陣的經濟官員章邯有膽略,為帝國挽回了一點面子。
陳勝覆滅後,起義軍仍是遍地開花,因為帝國不可挑戰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