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犯境的蠻族大多都被驅逐出了河西之地,剩下一些稀稀落落散落在各地的蠻兵,短時間內就難以全部解決了,不過這些人終究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賀拔延嗣在敦煌縣城裡一通好找,逢人就問最近有沒有見過和尚或者道士,想見一見那位“高人”,卻一無所獲。

有心把蘇鶴找來一問,卻發現蘇鶴不知何時也消失不見了。

蘇鶴自然是去踐行他的承諾,幫安思順安祿山一家安然離開吐蕃,返回突厥。

見到安思順及其家人們後,蘇鶴頂著婉兒再度施法給他易容過的一張臉,甕聲甕氣道:

“多謝諸位及時放火燒營,作為約定,某也會將諸位平安地送回突厥境地。”

翻出一張提前畫好的地圖,蘇鶴指著圖紙講解道:

“我們可以先翻過三危山,那裡沒有駐軍,再走東北方向……”

安思順卻打斷了他,目光炯炯地盯著蘇鶴道:

“我們改變主意了,不願再回突厥苦寒之地,請閣下給我等一個大乾的戶籍文書,讓我等能前往幽州。”

蘇鶴重複了一遍,“幽州?”

“沒錯,我等助大乾大軍擊破吐蕃,想必有資格得到戶籍文書吧?”

這倒的確不難。

唐朝時期從突厥和吐蕃逃到中原的人不計其數,但凡不是奸細,官府基本上都會將其編戶齊民。

更何況這安思順一家還算是有功之人,於是蘇鶴就應了下來。

回到敦煌縣後,蘇鶴親自向賀拔延嗣引薦了安思順等人,得知他們功勞和需求後,賀拔延嗣爽快地親筆籤一份手書交給他們,憑此手書,前去幽州的路上就可以暢行無阻。

得到安西節度使的手書後,安思順一家立刻就要出發,臨行前,蘇鶴前去送之,那個蠻族少年突然跳出來看著他道:

“喂,我們就要走了,你還是不肯顯露真是姓名和麵容嗎?”

蘇鶴平靜地看著他,道:

“真實面容就算了,我叫蘇鶴,軋犖山,有緣再見。”

安祿山大大咧咧道:

“蘇鶴?行,我記住你了,告訴你吧,下次再相遇時,我定然不會再是今天這副窮酸模樣!”

很顯然,安祿山很不喜歡蘇鶴看他時那種淡然的眼神,他認為是因為自己蠻族奴隸的身份現狀,蘇鶴看不起他。

但他不知道的是,蘇鶴在面對不怎麼熟的人的時候,通常都是這種眼神,更何況這兩人還是蠻族,多少還存有一些戒備之心。

聽著安祿山的豪言壯語,蘇鶴啞然,隨口道:

“那就祝你們前途似錦吧。”

言罷,他轉身離去。

回軍後,賀拔延嗣一個勁地拉著他追問那位“高人”的細節,蘇鶴不堪其擾,便只說高人性情怪僻,不讓他對其他人講起自己的事情,令賀拔延嗣遺憾不已。

當天夜裡,從涼州前往長安的斥候終於趕至京城,將玉門關之事呈報於御前。

得知突厥、吐蕃引兵犯境,皇帝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