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又不是不善言辭,而且這次雖然不佔理但情有可原。
李大中丞是存了私心的,有意幫方應物開脫,但是方應物這樣痛快果斷的認罪,叫他如何張口?難道還能在眾目睽睽之下顛倒黑白麼?
想了半天,李大中丞只得對方應物提醒道:“此事驚動了聖上,從宮中下詔關注,若真有罪過,定然要從嚴處分、以儆效尤。”這意思就是此事上面有人盯著,你方應物悠著點不要玩脫了,天子可不會給你留情面!
但方應物仍然無動於衷,絲毫不為自己辯解。李裕只得嘆口氣,看來方應物是不屑辯解了,分明已存求去之志。只得轉而又問穆文才:“穆部郎還有何話?”
沒想到勝利來得如此簡單。。。。。。穆文才瞥了瞥方應物,上前一步道:“惟請大中丞秉公裁斷,具結上奏。”
堂下旁觀的御史聞言一片噓聲,但穆文才充耳不聞。自己堂堂的文選司主官,在衙門裡當眾被毆打,若不找回場子,臉面何存?還怎麼當文選司主官?
在這裡被噓幾聲算什麼,到了選官時候,一樣有大把大把來對自己逢迎拍馬的人,這就是現實!而且收拾了木秀於林的方家父子,自然有人欣賞自己,就快淡去的師門情義不能當飯吃!
李裕揮了揮手,“今日到此為止,待本官上奏之後再做計議。”
如此便算是結束了,穆文才抬手作揖,然後就要走人。但另一邊方應物卻立定沒動,叫道:“慢著!”
我就知道不會如此簡單便結束。。。。。。圍觀的眾人也紛紛停住腳步,然後聽方應物說:“下官還想提醒大中丞一句,是否可以用八議之例?”
所謂八議,就是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審問罪過時候,遇到這八種情況,可以根據情況減免處罰。當然,大多數時候都是天子用來酌情開恩的藉口。
聽到方應物主動提起八議,在場眾人心裡忍不住都思索起來,方應物肯定不會無緣無故的提起八議,“親故賢能、功貴勤賓”這八個字裡,他到底能掛上哪一條?
而且一般八議都是由第三方提起,沒有當事人自己自己提出來的,不然就有點自吹自擂嫌疑。
還沒等眾人想起什麼來時,方應物朗聲道:“成化十四年,下官在榆林進獻籌邊策,西北邊關至今寧靖,此為一也;成化十五年,下官檢舉浙江海塘之案,避免海潮破堤,江南千里良田變為澤國,此為二也;
成化十六年,下官獻奇襲威寧海之計,大軍斬北虜酋首而還,獻俘闕下告先皇之靈、雪土木堡前恥,此為三也;
成化二十年,國庫虧空,下官奉旨督糧江南,解國庫之危難、保京師之足食,此為四也!以上四條,皆登入於內閣誥敕房功績簿,樁樁件件可查!”
方應物一口氣說完,暫時停住,等待別人消化。這時候人人都聽出來了,方應物列出這四條,肯定是奔著“議功”這一項去的,登時堂上堂下一片譁然。
所謂清流,無非詞林科道之流,以清議督察見長,很少有特別重大實績的,但方應物好像是特殊的一個。
眾人都陷入了慣性思維,拿一般清流模板來看待方應物,卻險些都忘了,方應物身上實打實揹著許多件大功。
最重要的是,這些大功基本還沒怎麼正經封賞過,只登記在誥敕房功績簿上。當然這倒不是朝廷故意打壓方應物,也是有其客觀原因。
畢竟方應物實在太年輕了,如果按功升級,再加上方應物的高起點,一條條正經封賞下來,沒準就直升尚書了,這可能麼?
別說尚書,就是讓方應物這個歲數當侍郎,誰能接受得了?別說方應物的對頭們,就是方應物的親爹、老泰山、師長、親友們,也沒人敢想讓方應物二十歲就當尚書侍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