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樹立的觀念,就是要有改變觀念的決心,這大概是最難的一關。為什麼?因為先入為主的“認知”往往已成為“信念”,難以動搖,大部分人通常認定常看到、常聽到的就是事實,這也是廣告業能成為全球最大產業之一的重要原因,單是美國,廣告業每年就有高達2300億美元的產值!如前述,醫療產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產業”,相關的事業特別是利潤豐厚的製藥業,自然成為廣告業的至尊上賓,透過各種渠道,推廣藥物不遺餘力,事實上,沒有廠商願意推動明知有效,但毫無專利利益的維生素或魚油!
另一方面,社會上塑造出的醫生形象是充滿學問、甚具權威、不能質疑的專家(至少過去如此),於是觀念中,醫生、藥品就是解決病痛的最佳,甚至唯一選擇。許多人習慣了這種醫療模式,早已擺脫不了“不舒服→生病→看醫生→打針吃藥”的制式做法,把自己所有的健康問題,變成是他人(醫生)要解決的事情。如此一來,生病者就是受害者,沒有責任,也順理成章地接受醫生的所有治療方式,年長者更抱著“年紀大,機器壞”的心態,就算發生藥物的副作用,也只能嘆一聲“莫可奈何”!
當普遍的信念都是如此時,大多數人實在難以跳出這種被動的、無形的框架。但這種傳統的陳舊醫療邏輯,正是無法應對當代複雜疾病形態的主因,因為消滅疾病不等於帶來健康!更何況大部分消除的,只是藥物抑制的症狀!很明顯地,唯有願意轉變想法與選擇,才能孕育出新的思維,獲得一個強而有力的工具去改變“健康命運”。畢竟,我們的“感觀”、“看法”與“預期”往往就是影響身心健康最大的前提。
基本上,如果以上幾個觀念都能全部樹立,您大概已進入了自我覺醒的境界,亦即踏出了真正關懷健康的第一步,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健康而言,何嘗不是如此?
2。 不要依賴醫生得到健康
醫學領域浩瀚如海,既複雜又不斷改變,每天都有新的研究、新的發現,一時說咖啡有害、一時又說咖啡能喝;一下子說巧克力不好,過一陣子又說巧克力有益心臟,真是莫衷一是,令人無所適從。事實上,據估計,每週來自全球各地的醫學文獻超過7000篇,實在沒有哪一位醫界人士能同步跟上,況且其間尚有許多具爭議性的,因此,也沒有哪一位醫生能追上每一項改變,或瞭解每一個轉折。但遺憾的是,有些醫生根本從來不想花時間去嘗試,一方面固然是“忙碌”(服務?賺錢?)的原因,但“本位主義”恐怕也是主因之一,尤其是成為專科醫生或貴為教授級醫生之後,絕不輕言相信其知識以外的觀念。
由於現代醫生的培養,基本上是一種“社會化”過程,其間歷經披荊斬棘的各種考試、訓練,由人群中脫穎而出,從金字塔中成長,好不容易獨當一面,難以接受所學多年的模式具有瑕疵,更無法承認過去的專業有誤區,甚至錯誤的可能,這種屬“羞恥心”的人性弱點,正是使得大部分醫生無法轉變觀念的原因之一。
說來諷刺,醫生原是最瞭解人體結構的專業人士,但現代的醫生與創造健康卻幾乎毫無關係,實際上,醫生的平均壽命甚至比一般人短!為什麼?因為他們所關心的只是消除“疾病”,而這些所謂疾病,又大多數是一堆更深層次疾病的症狀,例如糖尿或高膽固醇等。並不是說治療糖尿病或降低膽固醇不對,而是這只不過是反映部分畫面而非影象全貌,是大樹而非森林!如果把人體看作一部生物汽車,現代的醫生大概只會做零件修理,而不懂保養維護,但可知道汽車零件易找,人體器官可是一個難求!
事實上,造成這種荒謬現象是有其原因的,除了前述狀況外,還有以下的因素:
●過度專科化:對於主流醫學來說,本位主義之外,更由於醫學知識太廣泛,需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