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漏便是吃飯喝水,也分批次進行,防止一旦中毒,不至於全軍覆沒
另一方面,四大家將每ri依舊外出,公然去探聽訊息嚴鴻這邊,也每隔一二ri,便傳於得水百戶前來客棧,瞭解外界情況
諸般部署停當,徐文長這才放心道:“有了這一番佈置,只要李文藻不來光明正大的攻打,咱們也就不需要怕他”嚴鴻見徐文長這般佈置井井有條,也不禁佩服自個穿越前雖然也啃了兩本專案管理時間管理的書,真實踐起來,還真不如人家這位書生
之後,嚴鴻徐文長等人,也就一門心思地困守在這小小客棧之中,等待朝廷上的訊息左右閒來無事,嚴鴻便利用這段時間,向徐文長求問明軍軍備如何,器械錢糧兵員等項比之倭寇何如
一番交談下,嚴鴻卻不覺頗為有些灰心原來明軍重邊虛內,東南之地的衛所軍,傳承多代,徒有其名而無其實軍士田產多被長官侵奪,本人則成為了軍官的奴僕地方上,舉人都可以驅使衛所軍卒如驅家奴在這種暗無天ri的生活中,士兵們哪裡有“當兵光榮”的概念,反而紛紛逃亡,造成衛所亡口ri多到正德朝時,衛所軍的軍戶逃亡就達八十萬以上,朝廷甚至專門設立了清軍御史負責清查逃兵,但也是見效甚微
如今大明的衛所軍,實際人數連編制的一半都到不了,而其中大部分還是老弱殘兵,或是隻會種地的農夫真正有戰鬥力的,十不餘一偶爾有些膽量大的,多數卻也是不明戰法,雖然叫做正規軍,打起仗來並不比匪徒正規多少,所謂得勢時一擁而上,失敗時一鬨而散,體現不出正規軍的優勢來因此與倭寇交戰時,面對那些彪悍兇殘,腦袋拴在褲腰帶上,一心靠燒殺搶掠發財的強盜,衛所軍往往不是一觸即潰,就是未戰而北
這種情況下,地方平倭,主要就是要用募兵和營兵透過用銀錢方式僱傭來計程車兵抗擊倭寇,雖然效果相對那些代代傳承的衛所兵較好,但是費用高,所用銀錢非是小數幸虧胡宗憲總督浙直還算富庶之地,派糧籌款比別處方便再加上靠著嚴黨外圍的資歷,也算有一點點天子支援的因素在裡面,這樣好歹組織了數量不少的募兵和營兵胡宗憲近來能在抗倭戰爭中打幾個勝仗,乃至留出餘力招安徐海,挑撥陳東葉麻,和這個不無關係
至於說靠地方募捐來備戰,那就別想了不要以為一提打倭寇,地方上就會踴躍捐款什麼的,有這想法的,基本都是拿後世的抗戰經驗片面代入了明朝商人往往把一個錢看的比命還重送錢送禮拉孿官,甚至勾結倭寇,那是可以的;但正統朝廷名義,不管派糧派款,反而遭遇的都是抵制
原因很簡單,送錢給上官,上官記著你的好處;送錢給倭寇,倭寇放過你的船,甚至還給你保駕可是捐錢給朝廷,除了那不值錢的褒獎條令,還有誰記得你?這麼著,地方上士紳沒人願意主動去給朝廷捐獻錢糧有時候官府要籌備款項防倭,必須擺下鴻門宴,把士紳財主們請來,挨個軟硬兼施有時候還必須拿出士紳們通番下海的事兒作為要挾,才能夠籌到款子
至於說百姓送子打倭寇,這個也不是無償的有錢有的談,沒錢沒的談,當兵吃糧,養家餬口,誰的兒子也不是拿來給朝廷白犧牲的所謂踴躍的送子上戰場的,這種珍稀生物鳳毛麟角,反倒是踴躍送子當倭寇的更多原因無他,當倭寇禾,能直接來錢啊所謂“三尺童子,亦視海盜如衣食父母,視軍門如世代仇讎”,“杭州歇客之家,明知海賊,貪其厚利,任其堆貨,且為之打點護送”在這種大背景下,徐文長雖然為當世之俊傑,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至於明軍的器械,就更是沒法說太多了大明朝的水師也曾經雄偉過,比如鄭和下西洋的龐大艦隊可是鄭和本人卻是個太監,這個身份讓文官們對於下西洋本身就心懷jing惕由於的中官掌權,文臣們對於鄭和下西洋大力詆譭,認為其糜費錢糧數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