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司馬炎兩代平蜀滅吳的意義,也就被頃刻化為烏有,成為過往煙雲。
咸寧三年,汝南王還是鎮南大將軍,而咸寧四年278年,前徵南大將軍羊祜病死。古代的江干地區,年年要發大水,這是頭痛的事情。西晉朝廷頭痛,但是東吳更加頭痛,東吳的腐敗在於對於治理洪水水患消極對待,這是導致東吳失去民心的重點,而西晉在魏晉以來,對於這一點比東吳做得好,所以民心漸漸地歸附於了北方的魏晉。到了咸寧五年末太康元年中,東吳王孫皓請求投降。
徐州地面的封王,在265年還有一位下邳王司馬晃,司馬晃也是司馬懿弟弟們中的後代,他不是司馬懿的孫子而只是司馬懿弟弟的孫子,與司馬權司馬泰司馬?還有司馬越屬於司馬懿皇室旁支。267年司馬晃來到下邳封國,算是在王爺任上沒有過多侵擾百姓的,他不是不想,只是不敢而已,因為平定東吳已經是西晉自從司馬懿以來就既定的國策,他要是侵擾封國以及徐州地面上的百姓,誰都不會繞過他。因為他比較謹慎,所以得到司馬炎的信任,274年要把他調到四川做益州刺史並都督軍事,又是一個刺史王爺,可是他更加不敢去益州管理益州寧州的軍事,益州勞軍給朝廷支援東吳前線那是要勞民傷財的,他害怕自己沒有這個號召力也損失不起自己的利益,所以藉口生病就拒絕了。不久他被司馬炎封為鎮東將軍,一聽說可以管轄青州徐州的軍事,這次他願意了,便回到封國下邳。他與琅琊王司馬?等一起,是有過長期的經營徐州的,這幾個王爺都是來往於封地與京師之間。到了290年,司馬晃回到朝廷,因為京城裡的生活更加安逸,在楊太后與賈皇后之間,也是選擇了賈后一邊,所以他得到賈后的“照顧”,296年元康六年中去世。司馬家族的兒孫們到了晉武帝這年頭,都有好色的毛病,司馬晃好色卻缺少生育能力,儘管在京城聲色犬馬,卻沒有太多後代來繼承王位,最後只能是找到?的皇族來過繼給他,透過過繼來討要封號,也是皇族的一大特色,所以封號就多到讓人頭痛的地步了,不得不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就會發生反對司馬家族的事變,最後導致西晉破碎。這司馬晃倒是沒有飽受八王之亂中藩王所受的苦頭,可是他有腐敗分子的嫌疑,凡是賈后信任的藩王,大都洗脫不了這個嫌疑的。但是,司馬晃在賈后倒臺之前數年中去世,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他是如何腐敗的,只能是透過石崇鬥富這樣的事件來推測皇族的奢侈生活了。石崇不過是一個刺史級別的大臣,石崇在賈后倒臺後被殺,而司馬晃這樣的王爺絕對可能是曾經的奢侈榜樣,他是王爺,只有石崇這樣的官員,皇家的走狗才會學到皇家的榜樣,只有刺史學王爺,哪裡有王爺學手下的道理。主要問題還是出在平定東吳以後的心態上,司馬炎晚年以為自己可以功勞比得上漢武帝了,所以學漢武帝的晚年也是很像的。在太康年間,皇宮和京城裡的生活過於奢侈,後宮裡生下來的兒子一個接著一個,全國上下都籠罩在天下太平的一片祥瑞之中,這種虛幻的祥瑞,也就是驕傲自滿,導致從上而下的腐敗,這就是後來無數流民衣食無靠的源頭。流民起義直接導致了東晉的滅亡,導致了北方的分裂,北方因為分裂而將戰爭不斷地加在中原大地,中原大地再次成為不能設防的地區,中原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從古中國的中心區域下降到了成為次要地帶,長江流域得到開發,那是因為政治的需要,也是百姓生活的需要。
第二百七十章繼續交待(24) '本章字數:3071 最新更新時間:2011…03…22 16:04:07。0'
接受投降的除了各位將軍,下邳王司馬晃已經進京,彭城王司馬權275年就病死了,隴西王當然還在隴西。再就是汝南王,他不想在封地汝南郡內設定府第,大概是覺得汝南郡縣太小,容納不下他這個當朝皇帝的四叔,所以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