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了許昌,畢竟這裡是漢末天子的歸宿地,這裡有象徵性的漢家宮殿,汝南王來入主漢家宮殿再好不過,所以他一直呆在這距離京師已經不遠的地方。東吳孫皓投降,汝南王怎麼能夠不趟這個熱鬧,既熱鬧又榮耀,於是他拉上琅琊王司馬?,在諸位將軍的簇擁之下,一塊接受了東吳末代國主孫皓的投降。投降儀式搞得隆重莊嚴,司馬亮和司馬?兩人,在隨後的年頭裡大肆宣揚自己的豐功偉績,孫皓將東吳使用三代的皇帝玉璽,兩手瞥瞥鬆鬆地奉舉著獻給司馬亮二人。以司馬亮為主司馬?為輔,雖然是司馬懿兒子中的老四和老五,又與司馬昭不是同一個母親,但看重長幼尊卑的年代,司馬?畢竟沒有司馬亮那麼高貴,所以司馬?是西晉朝廷裡接受受降方面排名第二的。司馬亮才是頭面人物,兩人一同到了孫皓的皇宮裡,各自在孫皓的龍椅上悠悠地坐了一回,王爺寶座和皇帝寶座,區別到底有多大?

之所以非得要說只有老五司馬?接受孫皓的受降,那還不是因為晉元帝司馬睿。東晉朝廷的開國皇帝,就是前琅琊王司馬?的孫子,要是他們一家改姓不叫司馬了,或許還可以說把爺爺司馬?尊敬地封一個帝王尊號,事實上司馬睿也想到過這樣做,凡是當皇帝的都要想到這樣做。可是他們不敢改姓不做司馬,只有司馬澄和司馬敦改名姓了王,這姓王的王家子弟,也就基本上沒有翻身的餘地了,姓王了就做不了帝王了,而司馬家族仍然還是保留了一脈血統在江南。晉武帝建立西晉,倒是把爺爺司馬懿和老子司馬昭都尊敬地封為帝王了,司馬懿為晉宣帝,司馬昭叫晉文帝。司馬懿的九個兒子裡面,司馬師排名老大,司馬昭是老二,司馬亮是老四,司馬?是老五,司馬倫是老九。司馬師本來是可以繼承司馬懿作為大統的,可是他攻打忠於曹家的原魏國軍隊時候暴病死去,當時司馬師與後來的東海王司馬越一樣,歸宿地都是在豫州梁國的項城縣。司馬越病死在項城內,司馬師在項城作戰裡發病,回到許昌以後隨後就病死了。據說司馬師的死狀很恐怖,死之前眼珠子都從眼眶裡掉出來,那正是在項城縣城外的軍營中,被叛軍偷襲,生病之中急忙帶病躲避叛軍,還不是被叛軍所傷,是傷於自己的倉促還有病情本來的嚴重,這病情來說,不知道司馬越在項城發病的時候是怎麼情形?大概也不會十分自然吧,如果要讚揚司馬師和司馬越,都可以說他們是英勇而死,若是說批評,那就是罪有應得,遭受天譴。司馬師打擊了曹魏集團阻止司馬家族崛起的企圖,而司馬昭手上平定劉漢蜀國,到了晉武帝手上瓜熟蒂落,順利地就滅亡了東吳,自從東漢末年以來的天下紛爭到了晉武帝司馬炎手裡,經過司馬懿三代人的努力而結束。不過,曹操父子三代的經營,對於司馬家族來說又是格外重要,沒有他們曹魏,也就沒有司馬的西晉。

琅琊王司馬?死於283年,而277年司馬炎的人事變動中,原琅琊王司馬倫給調回京師,司馬?是幸運的,有幸接受東吳的受降儀式。而司馬倫成為趙王,坐鎮鄴城,來往於朝廷京師之間,一時間不亦樂乎。隴西王司馬泰告病從關中回到京師,關中軍事都督的權力需要移交,趙王一看有機可乘,可以乘機撈取軍權,便自改奮勇請求都督關中軍事。趙王賄賂打點朝廷裡楊派和賈派之後,得到了這個任命。這一人事變動,趙王在管轄氛圍裡不斷地勞民傷財,時間就到了賈后執政,趙王因為賈后對付楊皇太后和汝南王司馬亮已經楚王司馬瑋而更加熱衷於宮殿權勢,對於關中流民的頭等大事翫忽職守,加上擔心朝臣彈劾而使得梁王來爭奪權力,趙王司馬倫胡亂鎮壓氐族巴族羌族等各族因饑荒而鬧事的流民,直接導致了齊萬年的起義。各族流民的起義被鎮壓,齊萬年英勇死去以後,司馬倫不思悔改,回到朝廷裡與賈后勾結在一起,他利慾薰心,對於宮廷裡的權勢更加覬覦,司馬倫先是使賈后相信他的奸計,賈后聽任趙王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