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側重點不一樣。這部由教化司主編的《九龍奪嫡》,更側重的是康麻子為了保證皇權,為了自己的唯我獨尊,拔出明珠來鬥索額圖,為了抑制太子和索額圖一系,捧出大兒子來跟二兒子來打擂臺,然後是三四**十十三十四,幾個兒子依次而來。
八爺黨興了,反掌打壓。老四突出了,大將軍王抬起……
兩廢太子,私窺皇帷,不敬老師,暴戾不仁,恣行捶撻諸王、貝勒、大臣,還有庶母亂那個啥,乃至於後世小說裡虛構起來的斷康麻子糧道……等等,等等。全都添油加醋的倒了進去。
雍正與年妃真真假假的情誼,與自己老孃令人崩潰的母子關係,以及生母烏雅氏的死,雍正登基上位後對於自己的對手們的處置,對於隆科多、年羹堯的辣手……
這個《九龍奪嫡》突出的是康麻子的無情冷酷,奸詐陰險,是康熙兒子們的爭權奪利,你壓我軋,毫無兄友弟恭仁愛之心,血親之眷。可不是康麻子的英明神武,宅心仁厚,皇子們的文武雙全,一時龍鳳。
“…………三皇子胤祉出生於康熙十六年三月,粗通文學書法,在眾多皇子裡面表現突出,備受康熙的喜愛。”
“這皇帝老子都說自己這兒子文采出眾了,那胤祉就是想不看書也不行啊。”
“所以時不時就到街市上收集古書,尋到古書後還獻給康熙御覽。”
“這天胤祉又進宮了。垂頭喪氣,鬱鬱不樂,兩手空空,沒給他皇帝老子再帶新書。”
“這康熙很奇怪,自己這兒子是怎麼啦?難不成在外頭還受了委屈?誰那麼大膽子?”
“就連忙發問。”
“這胤祉臉上帶著苦色的回道:“卻不是受了他人委屈。而是兒臣在街市上看到了一本**《皇明英烈傳》。這等**竟然還在市井流傳,兒臣心中為我大清江山擔憂啊。”
“康熙一聽是《皇明英烈傳》,臉色立刻陰沉起來。先傳令給順天府,查抄了那家書鋪。然後他也心裡擔起憂來。”
“這大明江山敗了才幾十年,建虜以異族蒞臨中原,根基不穩。民間反清之聲不斷。這北京城天子腳下都有人膽敢販賣**,就可見一番了。”
“那麼該怎麼辦才好呢?康熙先問胤祉。”
“這胤祉是早有準備啊。他回道說:“此事當以毒攻毒。”《皇明英烈傳》多傳口於市井說書人口中,自前明至今三百年,潛移默化,在民間影響甚大。”說書人這可不是瞎白話,時間往前推移個六七八十年,天底下有幾個說書人不會《皇明英烈傳》的?如果說滿清禁這書下了多麼大的功夫,當初這話本在民間就有多麼大的流傳。
“就算是清廷把書列為了**,民間依舊有流傳,說書人更是多有人會。”
“此書之影響在於說書人,更甚於市井書鋪間的文字流通。”
“兒臣以為當一邊禁止說書之人再論此話本,另一邊集朱明之陰私之骯髒,宣之天下。”
“胤祉說的好聽,實際上就是要詆譭汙衊抹黑。大傢伙都想象,這些年裡你們誰聽過《皇明英烈傳》?不都是《大明英烈》、《明英烈傳》麼?這裡頭都少不了火燒慶功樓、炮打慶功樓類的典故。
講到這朱洪武起兵推翻蒙元,得了天下,做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就對和他同甘苦共患難的開國大臣起了疑心,深恐他們謀反,奪取他的皇位,又擔心那些與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們恃功奪權,於是建造了一座慶功樓。在慶功樓建成那天,他擺下宴席邀諸位文武功臣們前來赴宴慶功,暗地裡卻派人在樓下埋好大量火藥和乾柴,準備藉機引火燒樓,一舉滅之,以除後患。
這事雖然做的很隱秘,但卻被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看穿了。席上,劉伯溫坐在了朱元璋旁邊,悄悄將朱元璋龍袍的一角壓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