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昭繼續道:“ 在辛葉國南邊,有一城邦,城邦裡住著一位城主,這城主是個有大志向的,他不忍見自己轄下庶民哀嚎,便也反了,跟他一起造反的有自小跟他一起長大的發小兄弟,有他治下的一些小官吏。

起兵的時候,這位城主對天歃血盟誓,若有一日得天下,便與這些人一起享榮華,共富貴,保這些人家族百世昌盛,永不違誓。

轉眼,十數年過去,幾番征戰,起起伏伏,這城主終於做了天下,成了辛葉國的國主。國主登基之後,分封天下,但凡對他有功的都給予了高官厚祿,世襲的榮華。其中更有一個叫梟的大臣,王封他做了異姓王,還給了世襲罔替……”

顧巖輕輕點點桌子笑,到了此刻他卻是聽出來弟弟的意思了。

顧昭白了他一眼,繼續編:“梟跟城主是歃血為盟的拜把子兄弟,跟他真是出生入死,多次救王於危急當中,更為新國的建立下了不世奇功。王與梟一起捱過餓,梟自己都要餓死,卻削了自己的腿肉燉了羹給城主吃,城主的兒子被困陷阱,梟將自己的親子送出換了城主兒子的性命,那城主也道,有他家一日天下,與君共享之。

新帝登基,百廢待興,眨巴眼,一些問題就出現了,這些問題不是來源於國家需要新的改制,而是出在一起跟他出生入死老弟兄身上,尤其是梟王。

王登基,為了使天下穩定,他對前朝的覆滅做了一定的反思,這種反思令王清醒的認識到,前朝覆滅皆因為貪官苛捐雜稅,而新朝想要百世千代就需要新的管理方法,這種方法就是書生們倡導的德治。書生學習的德很寬泛,很平和,很溫軟……這種精神是最最適用於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復甦,慢慢的新君開始啟用書生,啟用德治,大量啟用了儒生。

於是,朝堂上便分成了兩派,稱為鷹鴿。代表鷹的是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弟兄,多為武將。代表鴿子的,就是由讀書人聚集在一起的德治聯盟。

這兩派互相不服氣,常有爭吵,本是對世界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認識,為了在王的面前顯示自己,更是在朝堂之上大打出手,尤其是鷹派,這些武人長於庶民,沒有受過貴族教育,沒有被詩書雨潤,所以,他們常常飲酒爭功,大喊大叫,拔劍擊柱,尤其是梟,他更是將救駕之功掛在嘴巴上,常常喝醉了就口不擇言,說自己的功績,王表面上對他寵愛有加,其實心裡對他越來越厭惡,最後更是瞧都不想瞧他一眼,到至後來,只要聽到梟這個字,王就會吐。

故事很長,單說梟……哥哥可知道梟最後如何了?”

顧昭停下話,問自己的哥哥。

半天后,顧巖嘆息澀聲道:“哎……”

顧巖看哥哥不傻也是安慰,嘆息下說:“新帝一直忍耐,一直忍到天下穩定,國家復甦之後,便找了理由,慢慢的設了圈套,嘴巴里哭哭啼啼,百般不願,可是,由於他的放縱,梟已經犯了不可赦之罪,後來……梟被車裂,而梟的滿門十族,十歲以上男丁繯首,十歲以下男丁流放千里,滿門女子被貶做工奴,宮妓,永不可赦。

這還不算完,王下又命史官,將梟的名字從書本里消去,找了其他字替代,不到十年,歷史上都不存在梟這個人了。

梟不在人的記憶裡,不在書卷裡,不在故事裡,不在傳奇裡,甚至……就像沒在這世界上走過一般,消失了。

在這場嚴酷的政治鬥爭中,梟不是唯一消失的武將,跟他一起消失的幾乎就是當初一起歃血盟誓的十之七八,這些人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消失在塵埃裡。

大哥……我來問你……比起梟,顧家算什麼?比起梟的割肉奉主,顧家算什麼?比起梟的耿直烈性,以親兒救主,顧家又算什麼?這跟先帝一起起兵的三十六將裡,誰家沒有從龍救駕之功?顧家只在中流,隨意一場大風,顧氏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