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遣歸國。麥德樂在澳天主堂,率洋商誦經行禮,恭祝聖壽。乾隆十八年夏四月,葡國遣使巴哲格、伯裡多瑪諾入貢奉表,言:“臣父昔年仰奉聖主聖祖皇帝、世宗皇帝備極誠敬。臣父即世,臣嗣服以來,纘承父志,敬效虔恭。臣聞寓居中國西洋人等,仰蒙聖主施恩優眷,積有年所,臣不勝感激歡忭,謹遣一介使臣以申誠敬,因遣使巴哲格等代臣恭請聖主萬安,並行慶賀。伏乞聖主自天施降諸福,以惠小邦。至寓居中國西洋人等,更乞鴻慈優待。再所遣使臣明白自愛,臣國諸務俱令料理,臣遣其至京,必能慰悅聖懷。凡所陳奏,伏祈採納。”

道光二十九年,其酋啞嗎�勒為澳民所殺,藉端尋釁,釘關逐役,抗不交租,又屯兵建臺,編牌勒稅。於是澳地關閘以內,悉被侵佔,粵省大吏置之不問。

咸豐八年冬十月,葡萄牙遣人來上海請立約。時欽差大臣大學士桂良駐滬,初拒之。旋為奏聞,未許。光緒七年,葡人慾在澳門設立領事,粵督張樹森不允,欲令駐香港領事兼辦。出使大臣曾紀澤謂:“葡人之於澳門,儼然據為己有,唯租住之名尚存。若忽令香港領事兼理,將借香港領事之名,引為澳門領事之據。查澳門本有縣丞等官,似宜仿上海租界之例,設立官職較崇委員,並令督同縣丞辦理交涉事件,庶幾可圖補救。”

十二年,政府因開辦洋藥稅釐並徵新章,總署奏請飭派邵友濂,會同總稅務司赫德,前往香港會商辦法。查知洋藥自印度來華,香港為總彙之區,必須英、葡兩國一律會辦,始能得力。因與澳門總督商緝私辦法。又恐葡為無約之國,遽與商辦,或多要求。於是遣赫德與之電商,擬設稅務司,澳督亦允。乃訂草約四條:一,兩國在京互換通商條約;一,中國準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一,葡國允非中國則澳地不讓與他國;一,洋藥稅徵香港如何,會同澳門即類推辦理。當派稅務司金登幹在葡國畫押,並允其派使來華,擬議詳細條約。

粵督張之洞上疏,言:“澳門為香山縣管轄,距省城二百餘裡,陸路可通,實為廣東濱海門戶,非如瓊州之孤懸海外,亦非如香港之矗立海中。葡人今因事要求,曲徇其請,遷就立約,實多可慮。挽回補救之策,約有五條:一曰細訂詳約。查簡約雖經金登幹畫押,而詳細條約應刪應增,仍須俟葡使到華,會同總署核議,請旨辦理。其永駐澳門一條,原因協辦藥徵,格外見讓租銀,非畫地歸葡者可比。且約有‘不得轉讓他國’之文,可見澳門系中國疆土,讓與葡國居住,應宣告葡國居住免其租銀,不得視為葡國屬地。其不讓於他國一條,應宣告澳門系中國疆土,葡國不得讓於他國。如此,則我有讓地之名,而無損權之實,仍與原約之義毫不相背。一曰畫清界限。有陸界,有水界。何謂陸界?東北枕山,西南濱海,是為澳門。其原立之三巴門、水坑門、新開門舊址,具在志乘可徵,所築砲臺、馬路、兵房,均屬格外侵佔。應於立約時堅持圍牆為界,不使尺寸有逾。何謂水界?公法載地主有管轄水界之權,以砲子能及之處為止。兩國土地毗連,中隔小河,則以中流為界。此係指各國自有之地,及征伐所得者而言。澳門本系中國之地,不過準其永遠居住,葡人只能管轄所住之地。宜明立條款,所有水道,準其船隻往來,不得援引公法,兼管水界。一曰界由外定。準葡住澳,免其租銀,水界仍是中國所有,自無水界之可分,陸界至舊有圍牆為止。葡人於同治初年將圍牆拆卸,希圖滅跡。然牆可拆,而舊址終不可沒。將來約有成議,似應由粵省督撫臣就近派員會同葡使親往勘驗,詳查舊址,公同立界,俾免影射逾越。一曰核對洋文。查赫德申稱所訂草約四條,與澳門洋報所載者,文義輕重懸殊。第一條派使來華擬議通商條約,洋文內加‘須有利益均霑’字樣。第二條葡國永駐澳門管理一切,洋文內加‘悉與葡國別處屬地無異’字樣。草約內澳門字樣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