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大帥自從得知陛下死訊之後,心情一直很不好。”史朝義為人不像史思明那樣暴虐,對下頭人素來體恤,所以那親隨也不吝多提點兩句,“尤其是聽到安慶宗和安慶緒兄弟一個陣前喊話,令我軍士氣低落,一個暗害陛下,大帥背地裡罵過好幾次了,說是豎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恨不能早勸陛下殺之!”
史朝義忍不住打了個寒噤。他二話不說接下腰間一枚玉佩塞在這親隨手中,誠懇道了一聲謝,繼而就大步離去。等到他帶著親兵回到了自己軍中,和他那些親信將校一說此事,果然,立時三刻他們就炸開了鍋,全都是反對的。可史朝義只是說了一句話,他們便鴉雀無聲。
“誰敢當面去對父帥說,此事不可能辦到?”環視眾將一眼,史朝義便面帶黯然,繼續說道,“安守忠大軍就在城內,若是貿然殺了他,哪怕成功,城中也會一片騷亂,所以,我決心親自去見他一面。如果能夠說服他誠心投效父帥,不玩小花樣,也許父帥會網開一面。總而言之,你們不用再勸,盡人事,聽天命。”
身為史思明的長子,史朝義連盡人事,聽天命的話都說出來了,眾將無不又悲憤,又無奈。等史朝義猶如交待遺言一般,叮囑了他們好些事情後,只帶了幾個親隨便悄然離開,眾將面面相覷了一陣子之後,突然有人怒罵了一句:“想當初李隆基殺子殺孫,咱們還笑話這個皇帝簡直昏聵得無可救藥了,活該被陛下取而代之。可現如今看看陛下,看看大帥,還不是一個個都是父子相殘,簡直是……”
其他人雖沒有跟著罵,可那發黑的臉色足以說明一切。當眾人四散回營的時候,也不知道是誰低聲說道:“杜士儀到底只生了兩個兒子,就沒這爛事!”
想想史思明身邊女人眾多,卻沒一個統領後院的正夫人,諸子不分嫡庶,卻偏寵幼子史朝清,庶長子史朝義反而視若敝屣,他們頓時又不做聲了。到最後,總算有人憋出了一句話來:“到底是後院不寧,殃及前頭正事!陛下偏寵段夫人,咱們大帥偏寵辛夫人,一碗水都沒端平,談什麼治國平天下?”
第1226章 殺人祭旗
真定城內一片縞素。這滿城戴孝,並不僅僅是因為長史袁履謙殉國,也是為了死難的眾多軍民,以及埋骨此地的僕固部將士。就連杜士儀也在太守府祭祀了英靈之後,親自前往其他停靈之地,集體拜祭了死傷的官民將卒。如今雖說已經平定了河北大部,但畢竟還在戰時,要把眾多遺體扶柩送回鄉不太可能,因此杜士儀又提出,在真定城外擇選一處佳穴,置辦棺木為死難將士集體下葬,同時建造英靈堂,每年官給祭禮。
儘管自己部族的人埋骨他鄉有些令人傷感,但僕固懷恩也知道,天氣日漸炎熱,這麼多遺體想要繼續防腐絕不可能,若是一直停靈下去,只怕會染成瘟疫,而顏杲卿已經竭盡全力從常山郡各縣調集了所有能用的棺木,所以,他作為僕固部之主,第一個點頭表示同意。他都點了頭,那些被招募來的團練兵多半是常山本地人,其家屬雖悲痛欲絕,可聽說官給祭禮,能夠享受萬民膜拜,也全都含淚答應了。
然而,在集體下葬這些死難者之前,真定城中卻是貼出了行刑的榜文。官民起初還覺得有些驚疑,等到聚攏在榜文前,聽到那些識字的高聲唸了出來,人們方才恍然大悟,一時間奔走相告。
“大帥要斬了那安祿山身邊的軍師!”
“他們這些人吃朝廷俸祿,卻跟著安賊出謀劃策,這才害得咱們常山死了那麼多人!”
百姓們拍手稱快,作為當事者的嚴莊卻是毫不知情。安慶緒被押回長安時,他還長長舒了一口氣,只覺得自己雖是捱了崔乾佑等人一頓痛打,可好歹保住了一條性命。他原以為杜士儀總用得著盡知幽州底細的他,可一路上被五花大綁押在軍中,每到宿營就和高尚被單獨關押,再也沒人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