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她願意。

若是旁人說喜歡她,他並不會放在心上。可偏偏是他的四哥,而且是太子的最有力人選。未去幷州之前,父親偷偷傳話給他,讓他好好輔助四哥,說如今朝中呂夷簡、韓琦、包拯等大臣都站在四哥這邊,若是四哥被選為太子,是府上大喜事,他的身份也不可同日而語。

身不身份的,他並不在意。只是…

只是看上去,滔滔也很喜歡四哥。在學堂那日,她看見他時,就紅了臉。還有那日在公主府,她竟然捨棄自己,跟著他走了。

滔滔曾說過,自己是要嫁給太子的,為了曹氏一族,她必須入主中宮,母儀天下。若是四哥真的選為太子,那所有的事情都迎刃而解、得償所願了。

他還有什麼理由,去阻攔她的幸福。

☆、第七十四章:他沒有給滔滔留下任何只言片語

那棵活了幾十歲的大槐樹,枝葉如華蓋般,遮天蔽日。它迎著風窸窣搖晃,將陽光分成斑駁的碎片,像琉璃似的,灑在人身上。發黃的枯葉零落滿地,一踩上去,就碎碎作響。

待四殿下走了,滔滔取下簪子放回盒中,又擺弄許久,才半眯著眼遙遙往天際望去。只見一群群的飛鳥在金碧輝煌的勾簷獸口上盤旋,嘰嘰喳喳的,似歡鳴,又似哀泣。

不經然間,已是夏末。

趙曙站在花園角門後,他望著滔滔在樹下走來走去,她的衣衫也不知用的是什麼料子,滿身的陽光傾灑在上面,像是能折出流彩似的,暈染著一層淡淡的、若有若無的華光。她臉上的笑意還未褪去,將四殿下送給她的玉簪子緊緊揣在懷裡,抬頭想著心事。

上堂的鐘聲傳了三遍,伺候的宮婢上前道:“高娘子,您該去學堂了。”

滔滔像是恍然驚悟過來,環顧四望,唯垂花門處有兩個低頭靜立如木墩般的小內侍,再無旁人。她在原地來回踱步,許久才朝宮婢道:“你在這裡候著,若見了十三殿下,就說我先去上課了,有話回頭再說。”

宮婢應著,將書袋交予滔滔,立在槐樹底下,屏聲靜氣,連頭也不敢亂抬。

皇上今日並未講學,將參與揀選的世子全部召入福寧殿。趙曙不敢多問,忙回寢殿換了身裘袍,隨著他的兄弟王親一起來到大殿。他沒有官階,也從未參與過朝政,此時突被宣見,甚為惶恐。好在有內侍在旁側悉心引導,倒也沒有錯漏。

四殿下立在最首,離皇位最近。另一處則立著諸位大臣,因聖駕未至,就有人交頭接耳,嘰裡咕嚕輕聲說著話。亦有大臣行至四殿下身側,神情嚴肅,低語說著什麼。約過了半柱香時辰,有內侍尖聲道:“皇上駕到。”

趙曙連忙行大禮,跪了下去,與旁人齊聲道:“皇上萬福。”

世子們站成三排,趙曙在最末,連官家的袍角都見不著。也沒人說話,見前面有人起身,他也跟著站起。官家端坐於皇位,略帶沉重道:“泰州府尹上奏說,長江洪水氾濫,泰州大雨不止,在城裡官道上竟可划船,百姓房屋多損,良田被淹。眾卿可又妙策?”

呂相往前行一步,從列隊中站出,道:“臣以為,朝廷應立刻派欽差往泰州等地開倉賑濟,撫慰民心。”

雖不算妙策,但正是官家所想。趙禎道:“朕也有此意。”頓了頓,望著垂首侍立的世子們,道:“可有人願意去泰州的?”

若是在平日,趙宗輔當會主動向皇帝請纓,可偏是在揀選太子的關鍵檔口,若是他此時離開汴京,還不知形勢如何發展。

大臣們面面相覷,不敢多語,都低頭望著腳尖,一副恨不得立刻縮排烏龜殼中去的模樣。皇上掃視一圈,望著趙宗輔道:“宗輔,你可有何見地?”

趙宗輔連忙躬身,硬著頭皮道:“臣以為,由朝中大臣擔任欽差頗為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