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其次就是要馬家招收汝寧當地五百名織工,要馬家保證這些織工每天吃飽。而相應的工餉也只是每天二十個銅板,幾乎就是忽略不計的;
最後就是交換給馬家汝寧軍的織布工坊和被服工坊兩成的股份。不過那兩家工坊的管理也將由馬家接收到。
馬守信一聽這條件。簡直就是驚呆了,這完全就是吳世恭在向馬家送銀子嘛!
馬家正是當時名聞天下的松江布的主要製造者。可是在松江本地,織機織布行業的競爭也相當激烈。熟練織工的薪水也越來越高,又因為出口海外的渠道被福建鄭家逐漸壟斷,所以松江布的賣價也被鄭家人為壓低了許多。
因此,現在的馬家織機的開工率是不足的。從自家設在松江府和蘇州府的織布工坊內調出百架多餘的織機也是毫無問題的。
而現在的吳世恭又是送地皮,又是送工坊房屋,所以馬家只要把多餘的織機運到汝寧,再派出一些熟練的織工培訓一下新招收的織工。甚至都不需要借貸那些無息的貸款,也可以把這個織布工坊建造起來。
棉花原料的運輸雖然可能遠一些,不過汝寧本地便宜的人工,就是去除布匹因為本地產可能會打個折扣,賣不到松江布的高價也沒問題。
因此馬守信就在心中默算了一下,只要每年吳世恭包銷一萬匹,馬家所佔七成的股份至少也可以獲得四千兩的收益。
至於那些招收的五百本地織工,無非她們是新手,可相比較她們的工錢是松江本地熟練織工的五分之一,也就不是一個問題了,最多織布的速度慢一點罷了。
還有汝寧軍織布工坊和被服工坊,這兩家工坊馬守信也在這幾天參觀瞭解過。馬守信知道這兩家工坊現在也只是處於收支相抵和微虧的狀態中,只要提高的工藝和加強了管理,這兩家工坊就很快能夠扭虧為盈。而這兩成的股份完全就是吳世恭白送的。
馬守信估算了一下,就是自己的父親馬墉不同意到汝寧開設織布工坊,那拿出自己的一些私房錢,再加上可以無息貸款二千兩銀子作為週轉資金,那馬守信本人也可以把這個織布工坊開設起來。
其實馬守信也知道,當自己流露出不能夠在馬家做主的時候,陪同的那些汝寧軍高官眼中也流露出了失望的神情,而吳世恭的語氣中也多少有些遺憾。這讓馬守信的心中也不是滋味,是個男人就不願意被別人輕視,於是他年輕好勝之心就起來了。
馬守信立刻在宴會上敲定了在汝寧開設一家有著百架織機的織布工坊,並且與吳世恭立刻簽訂了契約。宴會以後馬守信馬上趕回松江張羅織機的運輸,並且招募了十幾位熟練織工和織機工匠趕回汝寧。而他這次隨身帶著的管事就留在的汝寧安排著織機工坊的建設。
而吳世恭之所以提出這麼優厚的條件,除了也有千金馬骨的考慮以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汝寧軍可以從中獲取相當大的利益。
對於現在的汝寧軍來說,前後收攏了超過三十萬名的流民家奴,雖然也開設了很多屯田莊子和工坊,可是還是有許多勞力無法安置。
尤其是那些單身女子或者孤兒寡母家庭,她們的生活都比較艱難。這次馬守信的織布工坊開設以後,就至少可以解決五百名這樣的女勞力的吃飯問題。甩掉了這些包袱,對於汝寧軍緊張的財政也多少是種緩解。
而汝寧軍原先所有的織布工坊和被服工坊因為原料採購的價格高,技術太差而最多生產出來一些土布,除了汝寧軍自用以外,在外面的銷售價格和數量都是不高。
因此,每年織布工坊和被服工坊都處在一種微虧的狀態中。可是為了維持這兩家工坊內女工的生計,汝寧軍每年還不得不拿出一大筆銀子來補貼。所以到了現在,還沒有人來購買這兩家工坊的股份。
雖然這次吳世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