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沒讓這些傢伙又裹挾了人回洛陽城這幫傢伙定然是拿了他的錢又想勒索王元寶一把;即便查不到他身上;焉知李隆基就不會又惱上了他?

宇文融早年在九品上頭磋磨許久;因而素來覺得高位者尸位素餐;唯有對自己賞識有加的薦主源乾曜和孟溫禮慧眼識珠。因而;對王守一被人紛紛議論為幕後黑手;與其相交不錯的張嘉貞也為之掃了進去;他只覺得幸災樂禍;高興得很;和李林甫對飲之際自然不免流露。當外間稟報說杜士儀到了的時候;他抬起頭看見其解下外間氅衣大步走上前來;便笑著打趣道:“今次杜賢弟恰逢其會;可是讓王守一處心積慮卻落了一場空”

杜士儀含笑見禮後坐下身;隨即從容說道:“今ri中書省代陛下擬了制書;無許妄言宗室外戚駙馬家事。我上書封還;並請今後宗室外戚駙馬;非至親不得往來;而相占候之人;不得出入其門

李林甫本也要戲謔兩句;此刻聞言登時愣住了;繼而便撫掌大笑道:“哈哈哈;杜十九郎好犀利聖人必然嘉賞有加;只不過有人要恨死你了”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三百六十章 翻舊賬

read_content_up;

李隆基確實很高興。

杜士儀之前封還杖姜皎並流其嶺外的制書;他那時候確實惱火之極;這才險些有貶斥之舉。可別說群臣和宋憬的反應;已經讓他早就收回了成命;如今時過境遷;他對於當時的衝動更是後悔莫及。然則天子令出無悔;更何況姜皎已經殞命;他也沒法有更多的補救。而在這節骨眼上;王守一竟那般膽大妄為;一時激得言官紛紛上書指斥其非;而杜士儀這一次的建議;更是徑直打在了他的心坎上

自立國以來;其他人的謀反也好叛亂也好;全都不曾真正觸及大唐根基;唯有皇族宗室發動的政變卻成功了好幾次。奠定了太宗貞觀之治的玄武門事變且不用說;此後有中宗得以順利登基的神龍政變;然後有他的父親睿宗得以登基的唐隆之變;再之後;則有他誅除太平公主和竇懷貞等黨羽;迫得睿宗再不管事的那場政變。至於失敗的那些皇族之亂;就更加不計其數了。

皇族宗室之亂要嚴防死守;而外戚駙馬;同樣要嚴加提防

因而;在面前封還的制書上;李隆基大筆一揮;寫了一個龍飛鳳舞的可字緊跟著;他便對身側的高力士吩咐道:“賜左拾遺杜士儀絹百匹”

杜士儀當然知道自己親自上陣有些衝動;但他想得更加清楚;李隆基會用自己為近臣諫官;本來就是利用其清直;襯托天子的虛懷納諫;前有探花筵時的借梅花言風骨;又有姜皎之案時的封還制書;如今再次恰逢其會;他要是沒個反應;簡直就對不起他的名聲。至於事發之後引來的恨意;念及這宗室外戚駙馬三類人中;真正有實權的幾乎沒有;相比這一招打下去能夠打痛的人;他的收穫更加可觀

在這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情勢下;杜十三娘和崔儉玄固然全都瞠目結舌只有看的份;可對於杜士儀這般鋒芒畢露;前者覺得擔心;後者覺得解氣。於是只能一個勸解兄長小心提防;一個在外頭髮了狠似的宣傳聲勢至於正好在洛陽的王縉和崔顥;登門之際便開玩笑似的提到了杜士儀在外頭的綽

拼命杜十九郎

昔ri杜士儀雖往來過諸王之門;但最多的是寧王和岐王。如今岐王已經幾乎等於大半個廢人;寧王又謹小慎微;最不願和百官有所瓜葛的;因而對這一道制書並沒有多大反彈。至於其他宗室外戚駙馬;固然有的是人對杜士儀此議直跳腳;可真正最最憤怒的;卻還是本就是仇家的幾號人物。奈何杜士儀身為天子近臣;屢獲褒獎少有失誤;平ri又幾乎找不出什麼錯處;如柳齊物這般賦閒在家的就唯有生悶氣;王守一就更不用說了

而河南府廨在頂著巨大的壓力一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