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軍委開了臨時會議,我與特委共同決定,派四縱隊黨代表劉宗義(張純清)帶四縱隊一部分(離永新城三十里)接近縣城,守住浮橋。等天明時再和他們談判,弄清情況後,再行決定。據說四縱隊一部剛到浮橋邊,袁、王察覺,即從城內向橋上衝來,一在橋上被擊斃,一落水淹死。袁、王部有二十餘人系井岡山老土匪,衝出城外逃回井岡山去了。其餘部分在城內未動。

特委向部隊說明袁、王“罪惡”後,將其部隊改為湘贛邊區獨立團,受特委直接領導。以前我們沒有預聞,以後我們也未乾預此事。

紅四軍離井岡山前,毛主席向袁文才做了很多工作,才爭取了袁隨四軍出動的。在部隊出動前,毛主席同我談過。毛主席說,袁這人很狡猾,名堂很多,他已同意隨四軍政治部工作,這就可減少井岡山以後工作的困難。這是在紅四軍離開井岡山時,我去送行,在茨坪房子外面荒土上,我們坐在地上談的。這樣做是想爭取袁文才進步,使他離開舊基礎,改換新環境。

一九三一年粉碎第一次“圍剿”後,項英來到中央蘇區,富田事變的領導機關和部隊(二十軍)撤到河西永新。在討論如何去爭取他們時,我便同毛主席談了袁文才和王佐這件事。毛主席說,討論“六大”檔案時,不應該要他們參加。在紅五軍四縱隊靠近永新城時,袁、王那樣驚慌,是可以懷疑的,袁文才從紅四軍逃回井岡山,也是不懷好意的,袁是一個知識分子,在袁未逃回以前,王佐隨五軍行動時,還是表現好的,對五軍是不懷疑的,那次隨五軍到南雄,是王自己提出來的,我們未向他建過議,要是王過去有懷疑,他就不會隨我們出去。

在廬山會議以後,在北京召開的軍委擴大會上,有人說彭德懷為吞併袁、王所部,不惜殺害袁、王。此案必須請求審委弄清楚,我要是從袁、王所部拿回一杆槍,甘願償命賠罪。此事還有陳正人活著可查明。假使當時特委同志所報非實,那特委同志也有責任,我們也有輕聽輕信的責任。假設這些合於當時事實,那麼就同一九三○年敵人進行第一次“圍剿”之緊急關頭時,總前委在橋頭決定解散二十軍的情況,大致是相似的。

我第一次到井岡山和第二次到井岡山恢復根據地,是完全擁護毛主席對綠林部隊耐心改造的政策的。只有用共產黨的階級路線和具體政策,才能逐漸提高綠林部隊的政治覺悟,促其思想進步,才能逐漸分化和改造他們。什麼“爭取其群眾,孤立其領袖”,這只是教條主義的階級路線,而不是具體的實踐的階級路線。

邊區全盛時期與中央四月來信

在袁、王問題解決後,只過三五天,三月初,我率三、四縱隊攻克安福城,消滅守敵一個營和靖衛團共約六七百人。這時湘贛邊有六個縣城——永新、蓮花、寧岡、泰和、遂川、安福,還有茶陵、酃縣、萬安等各半個縣,這是邊區全盛時期。

紅軍繼續攻克新餘、分宜,三月攻佔宜春,消滅了這些守城的靖衛隊和警備隊反動武裝,在袁州(宜春)休整十天。四月份佔領萬載、銅鼓。中旬進攻瀏陽的東門市、文家市,殲敵二百餘。東門市是瀏陽東鄉民團反動據點。四月二十日前後,一、二、三、四縱隊集中平江縣東部之長壽街;四月二十五日前後,第五縱隊在進攻瑞昌受挫後,亦從瑞昌、陽新邊界到達長壽街,五個縱隊共約五六千人。

此時,蔣馮閻軍閥大戰〔44〕已開始,魯滌平命令民團集中守縣城,這對我消滅地主武裝,發動群眾,擴大蘇區很有利。湘贛邊蘇區和湘鄂贛邊蘇區,連成了一片,中間沒有白軍隔斷。打通湘鄂贛和湘贛的任務,在軍事上已基本完成。地方工作跟不上來,只做了一些宣傳工作。從一九二九年秋末冬初至此時,紅軍主力擴大一倍還多,士氣高漲,是平江起義後之最盛時,地方紅軍也有些擴大。特別是攻克宜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