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有辦法翻這個身。”楊朔銘說道,“我這次北上的目的,並不全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把這個破事攪黃。”
可能是頭一回聽到楊朔銘這樣的解釋,黃侍堯和吳傑及黃韻芝黃晟雲姐弟全都一愣。
“你說的詳細一點兒。”黃侍堯說道。
“這‘二十一條’之條款如此苛刻,日本又是秘密向我國提出,他們可能也明白我國政府未必會全盤接受。他們這麼做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混淆視聽,因為不管此次交涉如何,只要最後我國政府簽字認帳,在外界看來,就等於簽了‘賣身契’一樣,我國國民素來有‘交涉者即賣國賊’的觀念,這樣一來,我國政府的這頂‘賣國’的帽子,想要不戴就根本不可能了。”楊朔銘說道,“日本人弄這個‘二十一條’出來,除了他們已經吃下的山東之外,無論最後能夠得到多少實際的好處,只要我國政府妥協,其在國人心目中的合法性一定會因此而大大的降低,而因此造成的國勢之危,很可能會使國家陷入四分五裂的亂局。對日本來說,咱們中國太大了,一旦進入統一和秩序,他們便如蛇吞象般難以下口,而一個分裂而混亂的中國,當然是最適合他們的一口一口的吃下去了。”
作為後世熟知歷史的穿越者,楊朔銘對“二十一條”背後陰謀的理解,無疑要大大的超越這個時代的人。
在後世的歷史教科書和一些影視文學作品裡,往往把這一時期的民國政府描繪得一無是處,而事實卻是,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人,在外援無望的情況下,袁世凱政府一直力爭到了最後一刻,只是在日本向中國下了最後通牒,在日本人以武力逼迫的情況下,才最終被迫簽字了。雖然袁世凱政府在長達四個多月的艱苦談判當中爭回了一些主權,但袁世凱卻被就此扣上了“賣國賊”的帽子沒法翻身了,而他隨後整的那個病急亂求醫的“洪憲帝制”不但沒能重樹權威,反而被視為開歷史的倒車,最後弄得身敗名裂。袁世凱一死,中國的政局持續動盪,國家四分五裂,後來雖然暫時取得了名義上的統一,並且有了“黃金十年”的建設發展,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和日本之間的實力差距變得更大了,而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時候,中國已經沒有力量單獨對抗日本了,因此在這場關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決戰中,才會犧牲得如此之重。;
“所以咱們不惜和他們打上一仗,也要阻止條約的簽訂。”吳傑明白了過來,不由得連連點頭,“哪怕這一仗咱們中國註定要敗北。”
“你說的不錯,這個混帳的‘二十一條’,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它籤成。”黃侍堯發出了一聲粗重的嘆息。
“真要打起來,雖然看起來咱們中國的贏面很小,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取勝的可能,而且如果能透過這樣一場戰爭結束國人一盤散沙的狀態,讓全國各階層團結起來,埋頭建設,十年之後,日本便不敢再小覷我中華。”楊朔銘說道,“這也就是這次抗爭的意義所在了。”
“好吧。”黃侍堯沉吟了半晌,艱難地點了點頭,“但願能如你所說,咱們中國人,能透過這次危機,團結一心,從此奮起。”
聽了黃侍堯的話,黃晟雲的眼中滿是喜色,躍躍欲試的他剛想發表點什麼意見,卻碰上了父親嚴厲的目光,他嘿嘿一笑,快步來到了父親的身邊,討好似的給父親按捏著肩膀,黃侍堯臉色稍霽,和黃夫人對望了一眼,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
南昌,鎮守使署,張敬堯府邸。
“他段芝泉這一次簡直昏了頭了!還真想和日本人打是怎麼的?”南昌鎮守使張敬堯握著北京陸軍部發來的急電,一時間滿頭大汗,“真搞不懂他怎麼想的!”
剛剛張敬堯收到了陸軍總長段祺瑞發來的措辭嚴厲的急電,段祺瑞對張敬堯稱病遲遲不肯北上極為不滿,在電文裡要他“立即動身,勿再拖延”,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