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籠絡,但也不用向任何一方傾斜。總之就是要讓他們保持平衡,這樣對我們是最有利的。”
疏勒周邊的高原地區還飄揚著雪花,葛羅嶺山口和前往于闐的道路仍然不通,平原、河谷、綠洲的雪卻已經停了。
然而天氣依然寒冷,據明教的長老溫宿海說,疏勒的低溫期很長,這樣的氣溫只怕要維持到開春以後。
楊定國卻不顧寒冷,帶著合舍裡、溫宿海與法信,冒著寒風繞下疏勒四處巡視,商量這片土地來春的種植與開發。如今安西唐軍事務漸繁,分工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張邁在前方主抓軍略,楊定國則代替了郭師道的地位,在後方主抓民政,同時兼顧後勤。如何進攻疏勒,張邁雖然也會詢問楊定國,但楊定國還是將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民政與後勤上。實際事務的處理有鄭渭,楊定國主要是決策、指導、監督,卻還是不肯閒下,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為兒孫們多流幾滴汗水。
他的老妾憐惜他一把年紀了還這麼奔波,便用取笑的口吻對他說:“疏勒都還沒打下來呢,還沒到手的房子你就往裡頭添置傢俬,用不用這麼心急?那些後生年輕力壯,冒著嚴寒攻戰也就算了,你一把年紀了還不肯停一停,就不能等到來春麼?”
卻被楊定國喝道:“婦道人家,懂得什麼!疏勒遲早是我們的,有些事情,遲做不如早做!”
疏勒地方很大,整個大疏勒地區論面積相當於兩個關中平原、十個成都平原,但適宜耕種的土地卻集中在幾條河流經過的綠洲上,大量的半乾旱地帶以及山坡草地則只能放牧那是疏勒諸胡的天下。因此疏勒地區的糧食結構是穀物與肉類參半。
已經開發的綠洲有將近六成種植了糧食,一成半種植了棉花等經濟作物,還有兩成半則作為甘美的水草放牧。按照水草與土地的肥沃程度,第一等的土地都被回紇本族人佔據,尤其是靠近疏勒城的好牧場,全部都是回紇人的禁臠,唐軍逼近以後,這些綠洲牧場上的回紇人都已經撤入城中。剩下的土地等而下之,由各族墾殖、放牧。
在那六成已開發的適宜耕種的土地上,由漢族農民墾殖的佔了約三成半,雖然唐民所墾殖的土地所佔比例不大,也不是土質最好的,然而諸胡放牧則粗養、種田則粗耕,與進行精耕細作的唐民相比,單位生產量實不可同日而語,因此環繞著大昭寺的漢家農田,如今已成為疏勒地區最大的餘糧來源。
大昭寺在疏勒城以西,此刻楊定國所勘察的下疏勒地區則在疏勒北部,這個地區北接天山,東臨大漠,綠洲的面積不大,而且土質較為貧瘠,附郭百姓或牧或耕,生產能力又較低,所生產的糧食只差不多是自產自食,餘糧不多。
精通農務的法信望著白頭的山巔,對這場大雪憂心忡忡,說:“疏勒下這樣的大雪也不多見,只怕來春冰雪融化時,會造成融雪洪水,那可將是一場大災,若防範不力,有可能會造成一個荒年。”
楊定國對這個地方的地理不甚熟悉,問道:“現在離開春時間還長,既然有這樣的憂慮,應該還來得及未雨綢繆。”
“未雨綢繆,也不是沒有辦法,那就是重修壩渠引水、導水、防水,但這個很難啊!”法信說道:“我華夏自漢唐以降,數百年曾三次在這疏勒修有蓄水防洪之壩渠,遺基至今猶存,但近百年來戰亂頻仍,這些年壩渠反而荒廢了,薩圖克佔領了這裡後我們幾次上書懇請當政者重修渠務,但都沒有得到迴音。兩年前主持曾想過靠咱們自己的力量,發動農夫挖石,邀請友好的諸部扛土,把這些渠道修起來,但胡沙加爾非但不扶助,反而加以重重阻撓。”
楊定國一奇:“這是為何?他自己不幹,可以說是因為分身乏術,但你們要承擔此事,要是做成了,對他也是有利的啊。”
法信哼道:“還有為何?他怕我們因此而團結起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