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下,走到哪裡都要帶著他,因此也不敢得罪,雖然也作勢回踢一腳,但口中答應,“行,下次我一定提前告訴給你知道。”
接下來數日,宋青書日日去陳友諒府中密談,不斷的討價還價,硬是商討出了一個雙方能夠暫時和平相處的結果。同時又暗中派出人去,給康茂才等幾個陳友諒身邊的頭臉人物每人送去一份厚禮,這些人每年都能從他手裡拿到不少好處,料他們為著以後的財源也不能在陳友諒面前說自己的壞話。
漢陽的大事辦妥當了,宋青書心情甚好,傳令啟程,先不回開封,他要帶隊伍往陝西華山去一趟。
宋蓋世在背後對著尹德柱悄悄嘮叨,“明教張教主有什麼好,至於咱們大哥隔上兩三月就非得見一次嗎,這離華山還有好幾日路程呢,你看大哥那臉,昨天還平著,今天就忍不住要笑出來了,咱們打下彰德府時也沒見他笑這麼開心!”
尹德柱自以為高明,搖頭晃腦的道,“這你就不懂了,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咱們將軍要找知己還不得是張教主那般人物才夠資格,我看他兩個人義氣相投,挺合得來。”
☆、62武林大會(一)
華山派這兩年十分晦氣;經常要聚在一起大嘆:咱們這是走了什麼黴運啊!
按理說,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偶爾碰到房子被燒啦,周圍村鎮被過路軍隊搶劫一空;買不到糧食之類的事情純屬正常;不能算晦氣。就算你是出門橫著走的江湖武人;也擋不住天下大勢都是如此。
可是華山派就特別的不走運;他們不知怎麼的就礙著了鎮守陝西元軍首領李思齊的眼;隔三岔五;逮著空就要派兵專門來圍剿他們一次。
所謂雙拳難敵四手,華山派諸弟子就算個個武功高強也不敢和大隊兵馬想抗衡,害得華山派的人一年中要有大半年時間往華山高處躲,夏天還好說,天冷時,山高處寒風颳起來有如利刃刺骨,苦不堪言。
所以明教張教主派人送來書信,提議在華山召集一次武林大會,遍邀各路豪傑共商抗元大計時,華山派立刻贊成。旁的不說,先得把他們這邊陝西的元軍抗一抗,不然實在是沒法過了。
明教之所以會選了陝西華山來召集武林大會,也是經過一番考量的。一來華山派這兩年深受李思齊兵的騷擾,必然大力支援;二來也是濠州是明教的總壇重地,不願一下子招攬那麼一大批魚龍混雜的武林人士前往,以免和明教有舊仇的人趁亂生事。
大會的日期定在十一月初八日,明教早早的調派光明右使範遙率領五行旗前往陝西,在華山腳下的西嶽廟側尋了一大處開闊地,搭建起臨時的木棚,以備武林大會時給各門派使用。
華山西嶽廟始建於漢武帝時期,後為歷代帝王祭祀華山神的場所,經過歷年修繕,佔地廣闊,房舍精美。
明教派來做先期準備的範遙一看,此處不錯,正好合用,於是廟中的僧舍也被明教毫不客氣的徵用了。
廟裡的大和尚們敢怒而不敢言,由主持方丈率領著退至廟宇最北的萬壽閣後廂房中暫居,日日唸經燒香,求菩薩保佑,讓這夥兇悍不比元軍差多少的強人快快開完他們的那勞什子武林大會走人吧。
總算明教教主張無忌為人厚道,忽然想起自己這批桀驁不馴的手下恐會欺負了當地人,特意問了問,再命範遙補給了廟裡一批銀兩以作租借房舍之用,大和尚們這才氣平。
轉眼就到了十一月的初八日,張無忌率領明教群豪來到華山,明教搭建的各處木棚之中已經擠滿了各路英雄好漢,崆峒派、崑崙派,武當派,峨嵋派,青海派,丐幫,少林,湘西的排教,浙北的五刀門……
群雄多是漢人,受了蒙古人近百年的欺壓,心中惡氣代代相傳,憋到如今,終於看到了驅除韃虜復國的希望,心中不免激奮,能來的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