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兒成年,鵬展歸政之前,你都不許死,給朕好好兒的活著,鎮住所有宵小之輩,等一切都安定了,你再來尋朕,朕在墓穴旁邊,給你留一個位置,等著你……”(未完待續。)

三百六十一 趙桓開始為以後佈局

趙桓的話給了張德極大的刺激,趙桓當即就掙扎著起身寫下了一份密詔,交給了張德,接著,趙桓才沉沉睡去,張德緊緊握著那份密詔,將之放入懷中,為趙桓蓋好被子,轉身離開。

趙桓的身體終究還是出了問題,名醫斷言,如今可以使用昂貴藥物和珍貴食材彌補元氣,吊著趙桓的身體繼續往前走,但是無論如何逆轉不了三年大限,名醫斷言之後,張德轉身下令身邊人秘密將此人除掉,絕不讓此事被其他人知道。

皇位的傳承終究是大事,趙桓不得不做出許多的安排,尤其此時還是大宋的多事之秋,不知多少事情需要他這個皇帝去做出決定,但是透支嚴重的身體已經不能支撐趙桓繼續超負荷工作,那樣會縮短本就不多的壽命。

嶽翻回到府中深思熟慮良久,才於第二天抵達宮中,找到趙桓,向他徵求一下今後處理政務的方式,嶽翻認為,工作強度大是趙桓身體垮掉的原因之一,但並不是全部,趙桓的身體垮掉有多方面的因素在其中,不能簡單的歸類為過度勞累。

沒有吃好飯,沒有睡好覺,沒有很好的放鬆心情,這是趙桓倒下的重要誘因,看似簡單尋常的小錯誤,日積月累,就會成為大問題猛然爆發,和處理政務一樣,任何細小的缺漏都會在某處引發大問題,趙桓的問題就是如此。

所以嶽翻建議,趙桓之後將每天上朝的時間推遲到辰時四刻,天色大亮,大家的精力都比較好的時候去進行,簡單快速便捷,儘量在上午把重要的事情商議完。然後在中午午睡一會兒,下午嶽翻進宮幫助趙桓處理政務,具體方式就是趙桓躺下休息,嶽翻朗讀奏摺,趙桓做出決定,最大限度地降低疲勞。

同時在宮中和民間求取補身體的藥方和食材。有些時候身體不是藥可以治療好的,食物的滋補也能起到好的效果,不管那些庸醫如何斷言,咱們也不能全信,該做的還是要做,不能說那些庸醫說陛下只有三年大限,陛下就真的只活三年,陛下真龍天子,怎可讓區區一介庸醫斷定生死?!

嶽翻憤怒的模樣讓趙桓心中寬慰。能得到如此能臣也是自己和大宋的福氣,只要嶽翻還活著一天,大宋就能安穩一天,他的能力和威望足以震懾群臣,和岳飛宗澤林沖他們的關係也使得嶽翻可以掌握住軍中戰將集團,把握住國家最重要的權力。

嶽翻是絕佳的託孤大臣,趙桓很放心,而趙桓最不放心的。就是皇室,失去了膽氣和進取之心的皇室。一心追求享受,絲毫不管不顧大宋的未來會怎樣,定都北京是一件危險的舉動,北京的地勢和所處地區註定一旦發生邊疆戰爭,北京將受到影響,從理論上來說。長安或者洛陽是最適合定都的。

但是處於振奮人心,彰顯大宋皇室奮發向上的氣勢,以挽回靖康元年和二年大宋慘敗的負面形象,以及趙桓個人的情緒,還有燕雲地區的特殊情況。都促使他選擇了把幽州改為北京城,成為大宋的國都,強行把皇族遷移至此,而在皇族內部,反對此舉的佔據了百分之九十九。

一旦趙桓不在了,趙宋皇室內部的某人當上了皇帝,第一件事定然是遷都,把都城遷離燕雲地區,這是必然的,而一旦大宋都城離開了燕雲,或者說是在此時離開了燕雲地區,必然會造成北疆震動。

趙桓的存在是無可替代的,是大宋皇室絕無僅有的特例,也是大宋繼續強大下去的重要保障,沒有堅強的皇帝,大宋就無法堅強。

趙桓深深的明白自己所面臨的是什麼樣的局面,他很不放心,很擔憂,擔憂自己一旦離開了人世間,大宋還能不能繼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