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可能會引向混亂,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一種高於信仰的信仰出現,作為和諧統一的力量。也就是說,長期以來,國家就扮演這樣的角色。國家是共同的信仰,是所有人信仰的家園,所以我們認為,國家是信仰共同體。

李一宇:沒錯。

王少農:我們要依靠國家的力量來保護我們的信仰,在某種程度上還得管理信仰。

李一宇:可以保護,也可以管理,但是我覺得國家它不能夠以任何名義去扼殺信仰。

王少農:這是不可能的,以往我們對國家有偏見,認為國家只是一種機器。國家機器這種學說造成了我們對國家的誤會和恐懼,認為國家會限制我們的自由,其實好的國家、真正的國家,是信仰的國度,絕對不會限制你。對,可以說是一個信仰的俱樂部。但是我們對世界的殘酷性也要有認識,很多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為國家太大了,天下太大了。

李一宇:對,是太大了,現實情況確實是這樣,信仰之間的衝突導致了戰爭,或者說暴力,這樣一種局面的出現。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十七 李一宇:要用歌聲來滋養我們民族乾燥的靈魂(3)

王少農:所以我們說每一個信仰,應該尋找它最根本的東西,不能夠被他的表象所迷惑。一旦被他的表象所迷惑,你就會視別的信仰為水火不相容的東西了。這樣,就出現很大的麻煩。

李一宇:信仰考驗一個人的忍耐、寬容,甚至考驗我們的人類極限。

王少農:如果兩個不同信仰的人結合在一起的話,往往面對的不是理論上的,而是生活習俗的問題。所以我們信仰的建設應該說要著重於生活,對於生活習俗方面我們要做出很大的溝通,對於生活習慣要非常尊重,不能尊重的時候還要尊重。

李一宇:對,這就是考驗一個人的胸懷到底有多大,你必須有吞吐萬物的那種胸懷,然後你才能夠容納萬物。整個天地你都能容納了,那不同的信仰你就可以容納了。你不吃肉,我也不吃,但是我在別的地方可以吃。我只是在你家裡不吃。

王少農:“君子遠庖廚也”。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應該說這裡面說的是我們信仰的一個基本準則,所有的信仰都應該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李一宇:對,這樣的話才會出現多種信仰共生的和諧局面,做到了統一。

王少農:這樣看來,信仰有兩個基本元素,一個是和諧,一個是統一。信仰是和諧的統一,又是統一的和諧。

李一宇:對。

王少農:這是目前我們在理論上能認識到的,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能意識到和諧的統一,如果不和諧,我們豈不是又走到信仰的另外一面?所以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和諧。

李一宇:對,其實現在說的和諧,首先要復興中國的傳統文化。以道為靈魂。

王少農:對。其實沒有不是以道為靈魂的任何文化。

李一宇:你也可以這麼說,所有文化都是道的一種顯現吧。

王少農:對,這麼多年接觸了我們的一些少數民族的同胞,像納西族,他們有東巴古教,滿族有薩滿教,他們本民族的信仰,其實從核心來講,也是道。道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就是說當我們這個世界讓我們眼花繚亂的時候,我們不能被外界所迷惑,要守住道,這是根本。

李一宇:對,守住根本的東西。道表現大了,在天地,在星星,在一個石塊當中,在人的肉體中。比如說我手上這支筆,也可以表現出所有的東西。

王少農:對,道是創造者,就是上帝,也是拯救者。在中國文化裡面談創造的非常多,也非常好,而且老子也揭示了道生萬物的一個規律。其實現代科技也證明了,首先整個宇宙從一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