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屋情況非常普遍。由於同一地區有大量次貸放款人盤,次貸放款人為了避免物業價格暴跌,於是將質素和位置較差的物業封起來,門前草地沒有裝上招售吊牌。可見次貸放款人收樓後,沒有出售意圖,或者次貸放款人認為這物業無法成功出售。很難明白為何次貸放款人寧願將物業封起來,都要拒絕短售。'
這是三贏局面,怎料銀行選擇三輸局面,拒絕短售。原來銀行接受短售有很多原則,這些原則全部是房市極熱時訂立,與現實環境不符。銀行經理按本子辦事,無視實際環境,竟然拒絕所有短售申請。A君一怒之下,丟下爛攤子,一走了之。銀行經理仍然坐在原來的真皮大班椅上,照舊在名貴書桌上簽名拒絕短售,這位銀行經理一個月就拒絕了超過100份短售申請書。
由於次貸放款人收樓情況非常嚴重,所以銀行業已經達成共識,自2008年開始,已派專人負責處理短售的申請。
五、過分高估財經界高層的能力
絕大部分人都會認為財經界高層人員的薪金既然是天文數字,想當然他們的能力也是符合賺取天文數字薪金的標準,其實不然,他們犯錯的機會比一般人還要高,可能更缺乏對危機的警覺性。在筆者瞭解的財經界高層人員之中,最低限度有一半連擔任中層管理人員的能力都沒有。
崇拜高層人員是人性的一部分,中外皆是。例如1997年,董建華剛剛坐上特首之位,筆者已經聽到很多人稱呼他為”一代偉人香港特首董建華先生”。書店亦擺賣這位一代偉人的語錄《董建華語錄》(次文化堂,1997)。當年,這本”董語錄”和”毛語錄”及”鄧語錄”,同時放在書架上並列發售。
這裡不是談論董特首的功過,只是想向讀者說明,一個人坐上高位,立即身價百倍的事實。
俗世人喜歡以一個人的職位及收入去評估他的才能,年薪千萬美元的華爾街大戶執行董事,說的話一定沒錯,他的工作能力也一定沒有人質疑。然而,就是這樣的人性,讓華爾街高層人員做出千差萬錯的事,甚至禍及全球經濟,可是所有人卻視而不見。當一位不稱職的人擔任重要職位,權力越大,闖的禍也越大。到筆者執筆時,在次貸風暴中引咎辭職的財經界高層人員的總年薪連花紅超過十億美元,投資者正是每年花費超過十億美元僱用這些不稱職的高層人員,令自己的投資化為烏有或者將近化為烏有。
且看華爾街巨頭,美林的主席兼執行董事CEO史丹利奧尼爾Stanley O Neal,因為次貸虧蝕而辭職時的年薪是2;241萬美元。不要以為這是天文數字,花旗集團的主席兼執行董事查爾斯普林斯Charles Prince,因為次貸虧蝕110億美元,而在2007年引咎辭職,當時的年薪是2;600萬美元,另外得到集團的股票連同期權市值超過一億美元,這還未計算離職時可得到的天文數字離職金。
第七章 次貸風暴是華爾街大戶高層闖的禍(4)
六、貝爾斯登的經濟慘劇
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是次貸風暴中第一家倒下的華爾街大戶,他是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美國第二大的次貸放款人,亦是著名的華爾街大戶。貝爾斯登因次貸問題衝擊,旗下兩隻對沖基金先後倒閉,2007年第四季虧蝕億美元。
2008年1月9日,貝爾斯登執行董事詹姆士基尼(James Cayne)辭職,新的執行董事亞倫史華茲(Alan Schwartz)3月12日在電視節目中發表宣告,表示貝爾斯登沒有資金週轉問題,而且來往賬目上有170億美元剩餘資金。銀行業是重視信心的行業,史華茲身為投資銀行的執行董事,在電視上宣告銀行沒有資金週轉問題,客戶和投資者聽到之後只覺得是”此地無銀三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