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改變立場,宜從輕處罰,判囚禁五年。實際上,端方在總督衙門後花園裡收拾一間小房子,將孫毓筠安置在這裡讀書。杜三告訴孫毓筠,應將端午帥有意保全的良苦用心告訴族叔祖。於是孫毓筠寫信給孫家鼐,詳告一切。同時又給楊度寫了一封信,向他致以謝意,並表示出去後一定拜他為師鑽研憲政。而此時的楊度,正面臨著生命航程中的又一次重大轉變。
二 千惠子的眼淚,滕原勾畫的藍圖。準備回國的楊度的心迷亂了
自從清政府向中外宣示預備立憲以來,海內海外主張君主立憲的人得到很大的鼓舞。他們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憲法制定了,君權受到限制,民權得到擴大,政治得以改革,經濟隨之而發達,軍事隨之而強大,貧弱落後的中國很快就像日本、德國、英國一樣地強盛起來了。他們更加自覺地鼓動民眾擁護朝廷,勸說持革命排滿主張的朋友放棄武裝暴動,一道以和平漸進的方式促進國家的進步。不久,釐定後的新官制名單公佈,十三個軍機處大臣及部務大臣,滿七蒙一漢五,全國譁然,不少立憲黨人也深為失望。但儘管如此,大部分立憲派仍盼望朝廷能將憲政推行下去。
立憲派的輿論領袖梁啟超一面大量撰寫關於立憲政治的理論文章,在《新民叢報》上接連刊登,一面聯絡同志組建新黨。在蔣智由、陳景仁等人的活動下,1907年夏季,一個名叫政聞社的黨派成立了。梁啟超寫了一篇政聞社宣言,公開發表,向世人宣示他們所持主義的四大綱領。一曰實行國會制度,建立責任政府;二曰釐訂法律,鞏固司法權之獨立;三曰確立地方自治,規定中央地方之許可權;四曰慎重外交,保持對等權利。同時鄭重宣告,政聞社決不干犯皇室的尊嚴,也決不擾亂社會治安,只是履行立憲國家的國民有集會結社自由的公權。
政聞社反對革命討好朝廷的態度激起了革命黨人的憤怒,當他們在東京神田錦輝館召開成立大會時,張繼率領四百多個同盟會會員搗毀會場。有人脫下腳上的皮鞋擊中了梁啟超的臉,梁嚇得奪窗而逃。會沒開完就散了。
楊度雖然沒有參加政聞社,並且對蔣智由等人在組黨過程中謀私的行徑多有不滿,但對張繼和同盟會中一部分人如此野蠻的行為非常反感。他憤而致書張繼,譴責張帶頭破壞集會的本身便是違背憲法。楊度責問張繼:“如果讓你們這樣的人今後成了功,那豈不是以暴易暴,百姓還能有自由嗎?”
張繼笑楊度書呆子氣十足,根本不予理睬,氣得楊度和他斷了交。
這時國內擁護朝廷預備立憲的團體也相繼產生。江浙一帶成立了憲政公會,廣東成立了自治會,湖北成立了憲政籌備會。主持這些團體的人都是文化界或實業界的名流,在地方上有很高的威望,官場對他們也優禮有加。這一天,方表特來告訴楊度,梁煥奎、範旭東等人正在醞釀成立憲政公會,有擁戴楊度為會長之意,問他肯否回國籌辦。方表字叔章,湖南長沙人,弘文學院的留學生,因常給《中國新報》投稿,鼓吹君憲,受到楊度的賞識,彼此成了好朋友。年初楊度發起建立了一個名為政俗調查會的組織,方表是會中的活躍分子。
楊度聽到這個訊息心裡動了起來。這幾個月裡,他越來越覺得原先那個一回國便主持朝政的理想與現實脫離得太遠了。
首先是《中國新報》令他沮喪。報紙剛創辦時,由於他的《金鐵主義》在每期上連載,引起人們的注目,讀報買報的人不少,來勢很好。但《金鐵主義》一登完,再沒有重頭文章接著上,報紙的影響便立即下跌。稿件雖不缺,但好文章卻不多。鼓吹革命的文章都投了《民報》,宣揚立憲的文章都被《新民叢報》蒐羅。楊度自己要操辦雜務,不可能騰出時間再寫大文章,幸賴方表、陸鴻達、楊德鄰等人還能時常有點夠分量的文章,才使得報紙維持了下來,然而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