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叫發矇,三叫去爪,四叫徹衣,五叫解惑。

黃帝說:先生說的五節,我不明白其意義。岐伯說:振埃,是針刺淺表的經脈,以治療陽病;發矇,是針刺六腑的輸穴,以治療腑病;去爪,是針刺關節支絡;徹衣,是針刺各陽經的奇穴;解惑,是根據陰陽的變化,來補瀉有餘和不足,使偏頗的恢復平衡。

黃帝說:刺節提到振埃,先生卻說是針刺淺表的經脈,以治療陽病,我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希望能詳細聽聽。岐伯說:振埃,是指陽氣大逆,上滿於胸中,呼吸喘促,胸部煩悶,仰臥時則喘喝有聲,坐起時則身體伏下,厭惡塵埃和煙霧,呼吸困難。治療這種病,應儘快採用振埃的方法。

黃帝說:好。如何取穴呢?岐伯說:取天容穴。

黃帝說:如果咳嗽氣逆,呼吸困難,胸部疼痛,應取哪個穴位呢?岐伯說:取廉泉穴。

黃帝說:取穴有規定的次數嗎?岐伯說:取天容穴,不要超過一寸;取廉泉穴,見到血出就停止。黃帝說:好啊。

黃帝說:刺節提到發矇,我不明白其意義。發矇,是指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先生卻說是針刺六腑的輸穴,以治療腑病,是什麼輸穴能有這樣的效果呢?希望聽聽其中的緣故。岐伯說:問得真微妙啊!這是針刺的大法,是針法的極致,是非常高明的。就是口說書本,也不能表達清楚,請讓我解釋一下發蒙的意義吧,這比發矇的速度還快。

黃帝說:好。我想聽你詳細地講解。岐伯說:針刺這種病,必須在中午的時候,針刺聽宮穴,刺中眼睛的眸子,使聲音傳入耳中,這就是它的輸穴。

黃帝說:好。什麼叫聲音傳入耳中呢?岐伯說:針刺時,用手緊按患者的兩個鼻孔,讓他迅速閉口呼氣,聲音就會隨著針而響。黃帝說:好。這就是所謂的不用眼看,而透過耳朵聽,看到了就取穴,這是精神和形體相互配合的方法。

黃帝說:刺節提到去爪,先生卻說是針刺關節支絡,希望能詳細聽聽。岐伯說:腰脊是身體的大關節;四肢是人體行走的重要部位;陰莖是身體的關鍵部位,是陰精的所在,是津液的通道。如果飲食不節,喜怒無常,就會導致津液內溢,向下流注於睪丸,使血脈不通,日漸腫大,身體俯仰不便,行走困難。這種病就像水一樣,不上不下,用鈹針可以刺出,形狀明顯,不能隱藏,所以叫去爪。黃帝說:好。

黃帝說:刺節提到徹衣,先生卻說是針刺各陽經的奇穴,沒有固定的部位,希望能詳細聽聽。岐伯說:這是因為陽氣有餘,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就會產生內熱,陽氣有餘就會產生外熱,內外熱邪相互搏擊,就像懷中抱著炭火一樣,身體外部怕綿帛靠近,不能近身,也不能靠近席子。腠理閉塞,就會無汗,舌乾唇焦,咽乾口渴,飲食不辨好壞。

黃帝說:好。如何取穴呢?岐伯說:取天府穴、大杼穴三次,再刺中膂穴,以瀉去熱邪,補足手太陰經,以瀉去自汗,熱邪去,自汗止,比徹衣還快。黃帝說:好。

黃帝說:刺節提到解惑,先生卻說是要完全瞭解調和陰陽,補瀉有餘和不足,使偏頗的恢復平衡,我不明白如何解惑。岐伯說:風邪侵襲人體,血脈就會偏虛,虛者正氣不足,實者邪氣有餘,虛實夾雜,就會出現身體傾倒,俯仰困難,不知東西南北,忽上忽下,忽反忽覆,顛倒無常,比迷惑還厲害。

黃帝說:好。如何取穴呢?岐伯說:瀉其有餘,補其不足,使陰陽平衡,用針如此,比解惑還快。黃帝說:好。請把這些內容收藏在靈蘭之室,不要輕易拿出。

黃帝說:我聽說刺法有五邪,什麼是五邪?岐伯說:病有癰腫的,有腫大的,有小的,有熱的,有寒的,這就是五邪。

黃帝說:如何針刺五邪呢?岐伯說:針刺五邪的方法,不超過五種,痺熱可以消散,腫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