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消散,寒痺可以溫通,小者可以補益;大者必須瀉去,請讓我說說其方法。

針刺癰邪,不要迎著腫處,要改變患者的性情。如果不能出膿,就應該改變針刺的部位,離開原來的地方,使邪氣散去,否則癰腫就會擴散。對於各種陽經經過癰腫的部位,都可以取穴瀉邪。

針刺大邪,要逐漸瀉其有餘,使其正氣更虛。針刺時要疏通其氣血,針其邪氣所在的部位,肌肉要親自觀察,不要使針反其真,要針刺在分肉之間。

針刺小邪,要逐漸補益其不足,使其無害。觀察其所在的部位,迎著邪氣的邊界,遠近都要取穴,使其不得向外侵襲,然後針刺分肉之間。

針刺熱邪,要使其散熱,出遊不歸,就沒有病了。要為其開通門戶,使邪氣得以排出,病就會痊癒。

針刺寒邪,要逐漸使其溫暖,慢慢進針,慢慢出針,以使其神氣內守。門戶已經關閉,氣機不分散,虛實得以調和,其氣就可以儲存。

黃帝說:官針是怎樣的?岐伯說:針刺癰腫,用鈹針;針刺大邪,用鋒針;針刺小邪,用員利針;針刺熱邪,用才針;針刺寒邪,用毫針。

讓我再解釋一下,針刺的道理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符,人體與天地相參合,所以可以作為解釋。下面有漸洳的溼地,上面就會生長出葦蒲,這就是根據地勢的高低來判斷氣血的多少。陰陽就是寒暑,熱則雨水增多而在上,根莖少汁,人氣在外,面板鬆弛,腠理開洩,血氣減少,大汗淋漓,面板潤澤。寒則地凍水冰,人氣在中,面板緻密,腠理閉塞,無汗,血氣強盛,肌肉堅澀。在這個時候,善於治水的人,不能在冰上行走,善於穿地的人,不能在凍土上挖掘,善於用針的人,也不能在四肢厥冷、血脈凝結、堅搏不往來的情況下取穴。所以治水的人,必須等待天氣溫暖,冰釋凍解,然後才能行走,土地才能挖掘。人脈也是如此。治療四肢厥冷的人,必須先用熨法調和其經脈,然後用手掌和腋窩、肘部和腳、頸部和脊背來按摩,使火氣通達,血脈執行。然後觀察其病症,脈象潤澤的,用針刺使其平復;脈象堅緊的,用針刺使其破散,邪氣下洩則止,這就是所謂的解結。

用針的關鍵,在於調氣,氣積於胃,透過經絡而通營衛,各行其道。宗氣留於胸中,其下者,注於氣街,其上者,走於息道。所以四肢厥冷的,是因為宗氣不下,脈中之血,凝而留止,不經過火調,就不能取穴。用針的人,必須先察其經絡的虛實,切而循之,按而彈之,觀察其應動的部位,然後取穴針刺。六經調和的,就叫不病,即使有病,也叫自愈。一經上實下虛而不通的,這必然是有橫絡盛加於大經,使它不通,觀察到橫絡,用針刺瀉之,這就是所謂的解結。

上寒下熱的,先針刺其項太陽經,留針時間要長,針刺後再用熨法熨頸項和肩胛,使熱氣下行而合於該處乃止,這就是所謂的推而上之。上熱下寒的,觀察其虛脈而陷之於經絡的,取之,邪氣下洩則止,這就是所謂的引而下之。大熱遍身,狂言妄見妄聞的,取足陽明經和大絡,虛者補之,血實者瀉之。讓患者仰臥,醫者居其頭前,用兩手四指挾持按頸動脈,久持之,然後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再如前法操作,熱去則止,這就是所謂的推而散之。

黃帝說:有一種脈象,會出現幾十種病症,有的疼痛,有的癰腫,有的發熱,有的惡寒,有的瘙癢,有的痺痛,有的麻木不仁,變化無窮,這是什麼緣故呢?岐伯說:這都是邪氣所導致的。

黃帝說:我聽說氣有真氣、正氣、邪氣。什麼是真氣?岐伯說:真氣是由天所賦予的,與谷氣合併而充滿全身。正氣是指正風,從一方來,不是實風,也不是虛風。邪氣是指虛風傷人,其傷人較深,不能自行排出。正風傷人較淺,與人體的正氣合併而自行排出,其氣來勢柔弱,不能戰勝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