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東北的故土家鄉。

老託莫年紀越來越大,本來以為一直到死也不會再聽到家鄉的訊息了,沒想到英勇的義勇軍卻彷彿專門為滿足他的願望一樣從天而降來了新疆!義勇軍,是東北的抗日義勇軍;託莫,是當代錫伯族的族長。當聽到義勇軍戰士說出純正東北腔的時候,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激動地老淚橫流,拉住胡飛的手就不捨得鬆開了。

剛回國就遇見老鄉,不僅出乎胡飛也出乎所有義勇軍的預料。聽錫伯族老族長講述陳年往事,堅強的義勇軍戰士也禁不住唏噓不已。

萬里他鄉遇見鄉親,本來應該熱情地讓進營房上茶擺酒熱情款待的,可激動地錫伯族長卻根本不往酒桌上去。託莫老族長就願意和胡飛、和義勇軍的戰士們說話聊天,有生之年能多聽聽年輕人講述家鄉的風土變化、人情世故,在老人看來可比吃頓飯喝杯酒有意義多了。

在老託莫的一再要求之下,胡飛只好帶著老人到營房裡參觀了一番。雖說已經得到了當地政府和居民捐贈的部分物資,可義勇軍缺衣少食的現狀卻並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兩萬多義勇軍的軍裝被服、糧餉輜重不是那麼快就能裝備齊全的。

看見家鄉子弟兵如今的狀況,錫伯族長擦乾眼淚告訴胡飛:他現在就回去籌集糧草輜重,眼睜睜看著家鄉的英雄衣衫破舊、忍飢受凍可不是錫伯人的待客之道!

老頭還是個急性子,說走,一刻也不多留。胡飛攔都攔不住,託莫族長出了軍營就去找和他同來的錫伯族人回去籌糧草了。

這邊剛送走了錫伯老族長,營門外頭又有人求見。來的還不是一個人,是一個車隊!

來人姓史,叫史黎明。史家是塔城以南裕民縣首屈一指的富戶。這史黎明聽說義勇軍來了塔城之後,害怕義勇軍不從裕民縣過,就把家裡能調動的現金全拿出來買成糧食送到塔城來了!

這位不惜破費萬貫家財支援義勇軍的好心人胡飛自然要熱情接待了。不光是他個人接待,胡飛還把史黎明帶去引薦給了鄭潤成,人家才是義勇軍總指揮。史黎明這樣仗義疏財的擁軍模範,理應得到義勇軍最高指揮官的親自嘉獎。

鄭總指揮幹這種事自然是駕輕就熟。把義勇軍的主要將領召集齊了,再找了樂隊在旁邊演奏了一支抗日歌曲,又把當時軍裝最整齊的別動隊騎兵給召集了二十名,搞了一個小小的閱兵式。

這一下,底子、面子、裡子全有了。

史黎明受到義勇軍如此隆重的接待,心裡頭激動的不能自己。當歡迎儀式進行完賓主雙方飲茶會談的時候,史黎明就主動向鄭潤成承諾,這次只是他支援義勇軍的第一批糧食,今後還有好幾批糧食會源源不斷的運過來!史黎明是打算傾家蕩產也要支援這支抗日的軍隊了。

對史黎明的義舉,義勇軍從上到下自然是感激不盡。鄭潤成代表抗日義勇軍給史黎明發了一面錦旗,上面是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抗日義士,擁軍模範!

也不光是一個史黎明,義勇軍在塔城休整的時間裡,有無數的新疆民眾捐錢捐物。塔城地區人民雖然不富裕,卻仍舊拿出了他們的所有在支援著這支抗日的武裝,因此而傾家蕩產者已經突破了兩位數!

不能在塔城接著住了!這天晚上義勇軍眾將領召開軍事會議。將領們把各自部隊受捐助情況說了一遍之後,鄭潤成立刻發現了其中的不妥。兩萬多義勇軍不是一個塔城地區能養得起的!

雖然這裡的民眾很熱情,可義勇軍是抗日的隊伍,不是擾民的軍隊!在這兒待的時間長了,這附近縣鎮的百姓都會受到牽連。如果因為要供養義勇軍而導致大批百姓陷入貧困,這支英雄部隊的當家人們又於心何忍?

走,義勇軍必須儘快離開塔城!到迪化去!迪化是新疆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