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紅的爐膛壁,以及烘烤得金燦燦的獵物。不一會兒,庖丁熄滅了爐火,幾個人合力用一個巨大的叉子小心地取出烘烤的獵物,而後將烤熟的獵物放在三個巨大的托盤中。
魯國的執政叔孫豹起身頌詩,雙手獻上一柄鋒利的戰刀。這柄刀不是魯國出產的,它依舊是趙氏精心鍛造而出。叔孫豹的獻刀開啟了割獻的儀式,趙武拿起刀來,象徵性在鹿頭上割了一刀,緊接著,庖丁上前開始肢解這隻鹿。鹿頭連同鹿的脖子被整齊的放到托盤上,旁邊用一些水果裝飾,趙武單手托起托盤,將鹿頭獻給國君,而後他接過庖丁肢解的鹿肉,一個個分送到列國國君的桌子上。
列國國君接受了趙武的割獻,吟唱不同的詩句感謝晉國的饋贈,雙方彼此唱酬,如果碰見彼此都欣賞的詩歌,堂上還要奏樂以示慶賀。以上這些儀式都是在殺牲,對天盟誓,立盟約,然後掩埋犧牲(祭祀用牛羊)和盟書等幾個環節以後進行的。繁瑣的立約之後,盟誓已經埋藏於地下,該大家享受口腹之慾了。主持儀式的趙武親自將三隻烘烤的牲畜一一分送完。不久,晉平公桌子上被三隻巨大的野獸頭堆滿,站在堂下幾乎看不到他的小臉。
作為霸主,晉平公只能享受頭顱上的肉。但春秋時認為,臀部的肉與腿肉最精美,如今那些精美的肉都被列國諸侯分享了,所以,坐在上首的晉平公苦著臉,寂寞地望著他桌案上的三隻獸首。其實,他能享受到獸首肉,也該知足了,儀式主持到這會兒,趙武連一口飯都沒吃上,只是你來我往,喝了一肚子酒水。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中華飲食文化嗎?它淵源如此久,或許,連春秋時代都不是它的起始,真要追尋它的起源,大約能上推到石器時代的氏族社會。
列國諸侯與晉國正卿分享了三隻野獸身上的肉,這三隻野獸雖然體積很大,但架不住人多,於是,級別不夠的人,分到盤中的只是一小撮肉絲。至於諸侯手下的卿大夫,他們像趙武一樣,一點食物都沒能分享到。
此時,季禮餓得兩眼發綠,他正想跳出來挑挑毛病,指責盟會上使用的三牲不符合規則(龍不是祭祀品)。只聽叔孫豹伸長脖子,一邊頻頻嚥著唾沫,一邊說:“我已經聞到了烤鴨的香味,大約,著名的“薄餅烤鴨”快好了。”
果然,叔孫豹話音剛落百餘名庖丁手裡託著小托盤,邁著小碎步進入殿中,在每人面前擺上了一隻皮焦肉酥的烤鴨。緊接著,一隊隊侍女手裡託著棋盤,棋盤上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小碟子,還有一大疊“薄紙”,這是一種如同紙張一樣薄的麵餅。
子產也不客氣,他捅捅叔孫豹。問:“聽說你在趙武子府上住過,知道如何品嚐這種鴨子,請先動手,為我們做一個示範吧!”
叔孫豹先拿起一張薄餅,熟練的夾起一塊烤的焦黃的鴨皮,蘸了蘸棋盤上的各種醬料,而後新增幾位小菜,將餅子捲起,陶醉的放入口中。其他人仿照叔孫豹的樣子,慢條斯理的吃了起來……
這食物一入口,季禮幾乎要將舌頭吞下去,只聽叔孫豹還在一旁解釋:“趙氏建了雞陂、鴨城,這雞鴨肉他們從不缺少,我聽說武衛軍號稱每天吃一個蛋、半隻雞,吃得他們個個體格高大,卻連聲抱怨軍中伙食花樣少……都吃成這樣子了,還不知足,真是這樣飼養軍隊,今後我們這些小國,怎麼去戰鬥啊?我們還能養得起軍人嗎?”
正說著,趙武端著酒杯過來,他閒閒的坐在叔孫豹桌子邊,順手扯了一條鴨腿直接啃起來,等把這隻鴨腿啃完,趙武才伸著脖子嚥了一口酒,呻吟著說:“總算結束了。”
諸侯的卿,席位設在諸侯身後。有諸侯在前面遮擋,大家沒注意趙武子的失禮。但是,在這樣的場合,能列席於諸侯身後的,也都是各國執政,所以這個角落待的人,職位雖然比國君低,可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