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按照蘇副帥之意見行軍,破敵!”(未完待續。。)
八百八十一 不按常理出牌的蘇我入鹿(上)
秦瓊知道這場破倭之戰是蘇寧幫自己爭取來的,原本在百濟新羅相繼被滅亡之後,李二陛下就十分擔憂秦瓊的身體,加上蘇定方已經率軍抵達了那裡,便打算召回秦瓊使之休養身體,打算把擊破倭國的任務和十萬軍隊以及後續的一系列事物交給蘇定方統一管轄,加上蘇寧在一旁出謀劃策,可保萬無一失。
蘇寧得知以後便上奏李二陛下,稱這是此次遼東之役的最後一戰,也是大唐東方會戰的最後一個目標,把我國消滅之後,北方東方航線就等於是打通了,並且可以把倭島當作前往冰雪大陸的一個重要中轉站,乃至於前往對岸大陸的一個重要中轉站,意義十分重大,所以就請求李二陛下允許秦瓊繼續統兵,完成東方會戰的最後一戰。
李二陛下深感秦瓊一生不易,為大唐出生入死,臨老最後的心願就是打一場彪炳史冊的戰役,遂允許了蘇寧這樣的請求,仍然命令秦瓊為滅倭總指揮,統帥一應事宜,節制整個遼東的全部兵馬官員和物資分配,不過由於秦瓊的身體原因和精力原因,他可以處理的事情很少,基本上都是蘇寧代為處理,蘇定方代為執行,秦瓊也很放心。
對付倭國中央軍最後一次抵抗的這場十數萬人的超大戰役就被秦瓊委託給了蘇寧制定戰略戰術,由蘇定方統帥前線所有兵馬,薛仁貴從一旁輔助,其餘各級將領各司其職。打好這至關重要的一戰。
雖然很瞧不起蘇我入鹿那個性子和他那根本排不上號兒的能耐,但是對方十萬軍隊還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十萬軍隊並不是很好對付的,當初蘇寧策劃的對付姜以式的那場戰役是取巧,使用了海陸聯合進攻的策略,這才擊敗了經驗豐富的姜以式,若是面對面交戰,蘇寧可定會選擇避其鋒芒。
而此戰也是一樣的,蘇我入鹿初次統兵,必然心高氣傲。銳氣十足。雖然不堪一擊,但是其銳氣也足以傷人,蘇寧不想使得珍貴的兵馬受到過大的損失,大唐投入此戰的兵馬一共是四萬人。其餘的兩萬兵馬和四萬海軍中的三萬在張亮的指揮下攻略四國島。剩下的一萬海軍在蘇寧的安排下選擇一條最近的線路前往距離倭國首都不遠的關東平原附近海域。
據說蘇我氏的封地和老巢就在那裡。佔據了整塊倭國最肥沃的關東平原,若是可以以海軍為奇兵攻略其老巢,就可以一舉毀滅蘇我氏的根基。蘇我氏根基一毀,倭國中央軍實力大損,四國島即將被完全攻略,倭國將再無反抗之力,倭國攻略完成,剩下的就是繼續把倭國沒有開拓的部分開拓完畢,打造成大唐海路上的重要中轉站和兵站。
而就剩下這四萬陸軍,雖然在人數上不及之,不過大唐軍隊大戰從來都是以少勝多,從來也沒有以多打少過,所以沒有人認為大唐會無法取勝,只是在討論如何獲勝和獲勝的程度是怎樣的,要損失多少兵馬雲雲。
為了儘可能的縮小損失,使得大唐後續需要提供的兵馬不需要再次增加,蘇寧已經制定好了戰略戰術,根據蘇我入鹿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態和他的狂妄自大,蘇寧準備使用驕兵之策,使之將十萬軍隊全部送入死地,讓大唐軍隊得以一戰摧毀其實力,從而不需要再進行其他的戰鬥就可以直接拿下倭國國都,滅之。
具體的計劃就是安排了以薛仁貴為首的三員將領,分別率領五百人、一千人和一千五百人的兵力分三個批次向我**隊發動正面進攻,而且要三場皆敗,但是一定要在給予倭**隊比較嚴重的打擊之後才可以潰退,使得倭**隊並不懷疑大唐軍隊是有所謀劃或者是有所想法,使得蘇我入鹿乖乖的把軍隊帶入大唐軍隊設計好的包圍圈之內。
關於這場戰鬥的地點,蘇寧已經親自考察過了,確定這裡是可行的,然後將軍隊帶到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