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孔敲了敲桌子,清了清嗓門,問:“那麼,我們應該投靠誰?”

第一百三十二章 對自己狠才能活

子展沉默不語。子產看大家目光都投向了自己,他清了清嗓子,無所謂的說:“那就晉國吧(息肩於晉)!我們不是需要喘息嗎?楚國畢竟是南方蠻夷,他們橫蠻不講道理,對我們的索求永無止盡,而且從來不顧我們的感受。而晉國終究是中原國家,屬於華夏文明,他們做事是講規則的。天下事,就怕不講規則,我們投靠了晉國,生活在華夏的規則之下,日子再怎麼差,也過得去。

況且,從長遠看,晉國的君臣和睦,能臣輩出,比如:趙武子,他終將成為晉國執政。這個人現在才二十多歲,但他的軍事才能,以及治理國家的本領有目共睹。所以,在趙武子去世之前,我看不到晉國有衰落的跡象。

與此同時,楚國的南方,吳國正在騷擾不斷。我聽說吳國國君曾希望趙武去他們國家擔當執政,但被晉國君主拒絕了。然而,從這方面可以看出,吳國學習晉國的心情是多麼急切。吳國原本就兇悍,如果再學習了晉國的軍事組織能力,在吳國持續不斷的攻擊下,楚國能否堅持住,很難說啊!如此對比一下,晉國在若干年內,始終處於強盛姿態,而楚國日趨沒落,我們應該投靠誰,不是很明顯的嘛?”

子展勉強說:“但晉國也有秦國和齊國這兩個敵人。”

子產回答:“秦國人這次配合楚國出兵,一名庶長被殺,一名庶長(庶長武)被俘,全軍只逃回了三百人,我看秦國受到這個教訓,恐怕又會安穩二三十年……至於齊國,齊國國君那個一心尋死的小叛逆,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怎麼有膽量跟晉國叫板呢?頂多是背後搗搗亂而已。”

子孔拍板:“那就晉國了,決定了:咱投靠晉國……但是,我們該怎麼投靠晉國?”

子展也在問相同的問題:“我們已經把晉國得罪透了,這次我去晉國軍營,趙武子臉上是極度的蔑視。晉人從來不在意我們的投靠,我怕即使我們去了新田城,無論態度多麼謙恭,晉人壓根不把我們當一盤菜。”

幾位成年人向一位童子詢問計策,這場面要多滑稽有多滑稽。在兩位正卿謙恭的詢問下,子產稚聲稚氣的回答:“我有個辦法,只是這辦法對鄭國慘了一點,因為它近乎於自殘。”

子展不悅了:“你個小屁孩!有話就快點說,老是這樣吞吞吐吐,就算對鄭國慘了一點,能有多慘?難道能比楚國人對待我們的態度更慘嗎?”

子產回答:“倒沒有那麼慘。”

子孔馬上插話:“那算什麼慘啊?簡直是幸福……快說。”

子產回答:“當今形勢,楚國弱於晉國,但晉國不拿我們當回事,他們要我們歸附的決心遠不如楚國強烈,因此我們才難以穩固自己的地位。從之前的戰況看,如果晉國真的急了,楚國人一定會避讓的。所以,目前的關鍵是:如何才能讓晉國人致死力來與楚國爭本我們呢?如果晉國人狠下一條心,準備拼命了………為我們的立場而拼命,那樣,楚國必定不敢對抗,我鄭國所有的問題就解決了。因此,我們只有想個辦法,讓晉國人珍惜我們的投靠,我們才能穩固地依附在晉國陣營裡面。”

子展馬上明白,拍著桌案大叫:“攻擊宋國!以我們的國力,直接挑戰晉國與楚國,那是不可能勝利的,但面對宋國這樣的二流國家,我們還是能夠欺負一下的。宋國跟晉國關係好,只看這次宋國遭到圍攻,晉國人哪怕借用屬國與戎狄人的力量,不惜從西線調回才剛結束戰鬥的趙武,也要南下救援宋國,由此可以想到,如果宋國遭到攻擊,晉國人絕不肯善罷甘休。讓我們攻擊宋國吧!晉國人不尊重我們的賣身投靠,我們就頻繁攻擊宋國,讓宋國人不得安生。這樣,晉國人會不耐煩了,會捨不得我們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