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是給於謙平反)。成化十一年,正式下旨:“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殆將八載。彌留之際,奸臣貪功,妄興讒構,請削帝號。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諸奸於法,不幸上賓,未及舉正。朕敦念親親,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號,其議諡以聞。”此後,追諡:景皇帝,廟號:代宗。

英宗自小受到良好的宮廷教育,本性也不壞,只因貿然出征,淪為階下囚,不僅自身命運陡增波折,也使大明帝國陷入危機。不過,也許正是由於被囚、被禁的經歷,使得英宗對命運多了幾分敬畏,對人命多了幾分尊重,對世事多了幾分理解。因此,天順朝的政治比起正統朝來,要清明的多,英宗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先後平定了石、曹之亂,社會還是向前發展的,英宗也應算是一代仁君。

在他復位之後,做了幾件頗為史家所讚賞的好事。其中一件就是恢復宣宗廢后胡氏名號之舉,並使之葬禮如儀。第二件就是釋放建庶人。

建庶人是建文帝次子朱文圭。1402年,明成祖攻入南京之後,建文帝及其長子朱文奎不知所終,次子朱文圭則被成祖幽禁起來,稱為“建庶人”。到英宗天順年間,建庶人已經在長期的幽禁歲月中從兩歲幼童長為50多歲的老翁了。大概由於也曾經歷過長期被囚的生活,英宗突然有一天想起了這位遠房叔叔,動了惻隱之心。他跟李賢說不忍心再囚禁建庶人。李賢對此大加讚賞,於是英宗不顧左右近侍的反對,派人給建庶人修建了房屋,任其自由出入,並供應生活。說起來,英宗的皇位是他曾祖從建庶人那邊搶過來的,在當時曾遭到天下人的質疑或反對。英宗身邊的人擔心放出建庶人會出變故,他倒很有氣度,說:“有天命者,任自為之。”釋放建庶人一事受到百官和百姓們的真心讚歎,也算是給50多年前的糾紛做了一份補卷。

還有一件事,對英宗以後的帝王影響很大,那就是廢除殉葬制度。明太祖死的時候,許多宮人陪葬。自此之後,成祖、仁宗、宣宗、代宗去世都以宮妃殉葬。英宗覺得這很殘酷,臨終前遺詔停止殉葬。此後明代各帝都遵從這個遺詔,不再以宮妃殉葬。

英宗所做的這幾件事,被史家贊為“盛德之事,可法後世”。《明史》稱英宗在位期間,“無甚稗政(壞政策)”。可是,英宗並不能遏制大明帝國日益走向危機的趨勢。到他兒子憲宗的時候,情況就有點惡化的兆頭了。

公元1464年(天順八年)正月,朱祁鎮病逝於文華殿,享年38歲。朱祁鎮就這樣走完了他複雜的人生道路。

·21·

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之君崇禎

公元1627年,玩了一輩子木匠活的熹宗在臨去見太祖的前幾日,將他的五弟朱由檢叫到跟前說:“來,五弟當為堯舜也。”他將一個內困外患的國家,而且還是閹黨把持著的朝政的恐怖局面交給了他十七歲的弟弟。這就是後世稱為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之君,為他的朝政和國家奮力掙扎了十幾年的崇禎皇帝。

崇禎是個亡國皇帝,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奇怪的是,他是一個比較不捱罵的亡國之君。國人對於亡國之君的印象是商紂王、秦二世、漢獻帝、陳後主、隋煬帝、宋徽宗之類的主兒,這些人或殘暴無情,或荒淫無恥,或昏庸無道,或懦弱無能,不亡沒有道理。陳後主陳叔寶,是個荒淫無恥有了名的皇帝。隋煬帝楊廣,不說了,暴君的名氣可與秦始皇並列。南唐後主李煜,長於婦人之手,幾曾識過干戈?雖有一手的好詞,卻是以三千里江山為代價,最後做了違命候,連個小周後都保不住,生日都過不了。北宋二帝,徽宗與李煜差不多。這些人在歷史上,是罵名多於同情。但崇禎不一樣。

先看看造了他十幾年反的李自成是怎麼形容他的:“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