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間飛鳥從紐約回來的第二天,斯坦福大學的Spring Quarter(春學季,4月-6月)正式開始。 在冬學季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他在完成神經科學專業課程的同時,拿到了25個通識課學分。 卡特琳教授的要求是讓他在兩年內拿到50個通識課學分。 (通常情況下,美國大學要求本科學生一年拿到24個學分,研究生一年拿到18個學分。) 他選修的通識課程有:《希臘悲劇導論:眾神、英雄、命運和正義》、《音樂理論導論》、《廚房裡的化學》、《種族和人種比較》、《餵飽90億人》、《計算機圖形和成像》、《性別政治》、《交通系統中的倫理和公平》以及寫作和中文。 這些課程涉及審美與詮釋科學方法與分析、形式推理、應用性量化推理、道德推理、創造性表達……等8個方面,一共10門課。 風間飛鳥得承認,開學時卡特琳教授的要求的確是為他好。為了拿到這些課程的學分,他延伸閱讀的書有近百本,他的知識面和視野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被拓寬。 卡特琳教授在知道他拿到了25個通識課學分時眼睛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這10門課裡,寫作課和語言課大部分學生需要一個學年的時間才能拿到學分,而他直接一個學季就拿到了,並且成績都是A+,其中中文課更是拿到了全校唯一一個A+。 由於他的課程修習遠超進度,卡特琳教授讓他提前進入了實驗室。 …… 4月29日,週五。 早上5:03,風間飛鳥睜開了眼睛,養成生物鐘後,他每天都是這個時間醒來。 十五分鐘後,風間飛鳥端著咖啡走進書房,他在椅子上坐下,開啟書桌前昨晚沒看完的書,一本叫做《Brenner和Stevens藥理學》的書。 自從進入實驗室給卡特琳“打工”的同時,他也正式開始自己的研究專案。 風間飛鳥現在已經可以看懂那篇《帕金森綜合徵治療技術》,技術文件裡詳細介紹了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病理生理以及治療方式。 想要治療一種病,需要先知道它的病理。 距離1817年英國醫生詹姆斯·帕金森發現這個病已經過去了200年,但醫學界只弄清了它的生理上的表現是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 至於為什麼死亡?不確定。 目前醫學研究者們對帕金森有5種病理假說,分別涉及蛋白質、膽鹼能、神經炎症等方面。 比如其中的Aβ蛋白假說指出病人腦細胞中會有某種蛋白沉積會毒害細胞,破壞神經傳遞,而針對這種假說的研藥方向是消解那些沉積的蛋白。 目前依從這些假說立項的在研藥物全都處於停滯狀態。 真夜現在吃的藥是左旋多巴製劑,它原理是在腦內經過多巴脫羧酶的作用,轉化為多巴胺而發揮藥理作用,該藥存在的意義只是緩解真夜的症狀。 風間飛鳥擁有的那篇技術檔案表明,那5種假說全都是錯誤的。 病人患病是因為一種分泌多巴胺神經遞質的亞型黑質細胞發生了病變,並且病變細胞會感染其他健康細胞。 不管是蛋白質沉積還是膽鹼能異常,又或者是神經炎症……身體的種種生理病變都是這些病變細胞引起的。 那種亞型黑質細胞細胞有10多種,在人大腦內的數量加在一起只有10萬個左右。現在醫學界還沒有發現這種細胞,一種都沒有發現。 (成年男性體內平均有大約36萬億個細胞,成年女性體內平均有28萬億個細胞) 技術文件中對帕金森病的治療方式根據病人病程有兩種治療手段。 針對前中期的病人,有一種靶向藥可以定向殺死病變細胞,然後這些亞型黑質細胞會慢慢回到正常水平。 針對後期的病人,亞型黑質細胞數量已經減少到人體無法恢復的水平,治療方式是培育一種能穩定分泌多巴胺神經遞質的幹細胞替代這些亞型黑質細胞。 考慮到真夜目前處於帕金森前期,風間飛鳥接下來的工作是做出靶向藥。 正常情況下,藥物的研發到上市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 1. 藥物發現:靶標識別、靶標驗證、靶標篩選,候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