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當知其不可而為之,是不應當迴避危險的。況且當今天子是聖明之君,與相公有知遇之恩,更不可以常理論之。”
王安石一時語塞,憤憤的哼了一聲。
石越卻不去理他,繼續說道:“何況以在下之見,那些和相公意見不合的人,未必便是小人;那些表面上和相公觀點一致的人,也未必就是君子。”
王安石終於按捺不住,冷笑道:“想不到石子明見識亦不過如此。但顧一己之私利,不知國家大局之重要,以私害公,沮喪朝廷法令的人,不是小人是什麼?”
石越注視王安石,問道:“敢問相公,司馬君實與相公意見不合,他可曾是個小人?相公又能保證支援新法的人中沒有人是因為自己的私利而支援的?政見不同,本是常事,聖人亦說君子和而不同,可知君子也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以在下的見識,則認為只要利於國家與百姓的,就是君子,心中本意是為國家和百姓著想的,就是君子。若以為除自己之外,別人都是錯誤的,別人都是小人,在下不覺得這種想法是正確的。”
王安石聽石越侃侃而談,幾乎被他說動。但旋即冷笑道:“石子明真是能言善辯,難道新法便是不利於國家與百姓嗎?難道王某心中的本意便不是為了國家與百姓著想嗎?”
石越淡淡一笑,誠懇的說道:“在下卻是相信相公是為了國家與百姓著想的。所以在下看來,相公自然是君子。”
第六章 拗相公(15)
王安石聽到這話,面色稍霽。
石越又說道:“但是,這並不是說因為相公是為了國家與百姓著想,所以凡是與相公意見不合的人便不是為了國家與百姓著想。所以在下也認為司馬君實、範純仁一樣是君子。”
王安石心裡自然也知道二人是君子。
“同樣,新法是不是利於國家與百姓,在下以為應當具體事情具體分析,不可以簡單的下結論。縱然新法的本意是好的,在執行之中卻未必不會有弊病出現,由此而面對別人的批評,在下以為正確的態度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斷的修改與完善,才能讓新法做到真正的有利於國家與百姓。”
“書生之見!”王安石毫不客氣的斥道。
石越也不生氣,笑道:“不錯,在下的確只是一介書生,見識不如相公廣博。但是在下敢問相公,新法在歷史上,可有過現存的例子可以學習?”
王安石警惕的看了石越一眼,顯然擔心這是個圈套,小心的回道:“雖然無具體的事例,但是卻合乎聖人與祖宗法制的精神。”
石越意味深長的一笑,知道王安石擔心什麼,也不說破。他見王安石如此在乎新法的法理正義,就更加確定王安石已無去意。當下說道:“既無具體的事例,相公如何可以保證新法的每一條都是完美無缺的?”
王安石辯道:“小的不足無損於法令本身。何況所頒行的新法,大都是試行於一縣一軍一州一府,卓有成效,又在中書經過仔細的討論,且有提舉官監督執行。整個過程相當的周詳與細緻,便有弊端,也可以及時發現。”
“真是不可救藥的鴕鳥主義!”石越在心裡嘆道,“明明新法有許多弊端,卻偏偏不肯承認。”口裡卻說道:“相公,當新法在一州一府卓有成效之時,也許只是因為那一州一府的地方官非常出色的原因呢?僅僅憑一些沒有多少實際政務經驗的提舉官,又如何可以保證天下的州府地方官都能執行得好呢?何況執行中的弊端,豈是在中書討論便能發現的?新法在執行過程中產生了弊端,而受到批評與指責,難道不是正常的嗎?畢竟批評者沒有義務要全面瞭解新法的內容,他們只需要看到了弊端就足夠了。如何正確面對這些批評,難道不是相公您的責任嗎?”
王安石不屑的說道:“又是盲人摸象這種老調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