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法定比價就崩潰了,小銀元的實際流通價格比面額更便宜。此外,鑄造利益也使各省間產生了矛盾。
譬如,湖廣總督張之洞為了確保湖北銀元局所鑄銀元的銷路,便反對兩江總督劉坤一開設江南銀元局,而劉坤一則置之不理,強行鑄造銀元。
以上種種理由說明各省的銀元鑄造給晚清的貨幣體系帶來了嚴重的副作用。出於鑄造利益而濫銀元,跟制錢鑄造的不振一起加速了“銀賤錢貴”的現象。為了解決“錢貴”現象,有人數次提出了鑄造當十鐧元的建議,但鑑於咸豐年間行當十大錢的失敗教訓,清政府對當十鐧元的行猶豫不決。
清政府結果統一銀元的計劃,因為勢力強大的督撫們的反對,實際上是失敗了。
宋漢章說道:“地方之所以規避〖中〗央的幣制改革,是因為地方行政和財政的內部構造上存在著所謂“陋規。的問題。官員的傣祿非常低,地方官的收入並不能支付所需。更不要說沒有傣祿的胥吏和衙役了。因此知縣以下的胥吏、衙役們徵收“陋規。以維持生計和官衙的公共支出。
“陋規,中最普遍並佔最大比重的是火耗。火耗為本來稅額的10%—50%。火耗徵收的原因就是由於市面上流通銀兩的平sè各不相同。加之,少額的納稅者用錢折納錢糧,實際上在稅金徵收時規定所使用的銀錢折價要比時價高,而助長火耗和銀錢折價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全國統一的幣制。”
張嘉欺說道:“其實以王大人現在的力量,不妨先在直隸進行貨幣改革,一旦獲得直隸地區老姓們的認可,有了信用,那麼臨近省份也會使用直隸的貨幣,以此推至,如果直隸的貨幣堅tǐng的話,用不了幾年時間,全國都會使用直隸貨幣。”
阮忠樞說道:“可是,各省督撫們恐怕會阻止!”
宋漢章笑道:“以王大人今時今日的權勢和地位,恐怕哪個督撫都得給面子?這不是問題,問題是王大人有沒有這個魄力?”
什麼魄力?
這話已經非常明顯了,控制大清帝國的貨幣流通和行的權利之後,就等於掌控了大清帝國的經濟命脈。
魄力在這個時候等於委婉的問問王辰浩的野心也有多大,只要王辰浩的野心夠大,那麼宋漢章、張嘉*等這些人就敢做多大。
應了那句話,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王辰浩笑了笑,道:“那還等什麼?你們放手幹就行!我倒要看看,你們有多大的本事!”
王士珍、阮忠樞、宋漢章、張嘉欺、葉景揆、陳〖錦〗濤和王克敏等人頓時起身,拱手領命。
“謹遵大人號令!”
所幹就幹,並不是空話。隨後幾天,宋漢章、張嘉欺、葉景揆、
陳〖錦〗濤和王克敏等人便開始動手進行幣制改革的準備工作,當然美國顧問精棋也參與其中,將印製美鈔和英榜等技術給眾人講解,模仿一套〖中〗國人特有的鈔票樣式。
紙幣的印製,一般上可劃分為研究、製版、印刷、整理皿道工序。
作為研究工序,主要著重考慮紙幣的防偽效能及其藝術性。張嘉欺等人將英、法、美、德等當前世界十一個經濟強國的國家紙幣行機構的要求綜合起來,然後根據交通銀行行的紙幣在市場上流通後的經驗進行對比,透過模仿和改進他們的防偽標示來設計〖中〗國人自己的新版紙幣圖稿。
王辰浩要求紙幣的圖案、huā紋、huā飾、線條和文字等要設計的複雜,但卻要讓普通老姓能夠看得懂記得住,這樣他們可以在第一時間辨認出真幣和偽鈔,防止偽鈔干預國家經濟。
這個要求看似簡單,實則很高。
不過,這並不能難倒張嘉欺他們這些國內頂尖的金融家們,宋漢章和葉景葵他們對此有著豐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