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中華帝國沿海工業基地增長普遍,這是因為沿海出口數量巨大,從而影響工業增長速度加快。
工業增長最大的動力來自於中華帝國的重工業,世界大戰令全球鋼鐵價格猛漲。中華帝國1916鋼產量3690萬噸,超過美國140萬噸。位於第三位的是德國132萬噸;第四英國77萬噸;第五法國469萬噸;第六沙俄423萬噸;義大利125萬噸,奧匈帝國76萬噸,奧斯曼土耳其帝國22萬噸。
如此龐大的鋼產量,主要是因為對歐洲的大規模出口,基本都消耗在戰爭面了。中華帝國此時已經不需要擴大內需,因為全面國家工業體系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基本完成了,是根本不可能消化得了的。中華帝國的大規模鐵路建設也完成了,對鋼鐵的需求開始下降。
但是中華帝國還是將如此龐大的鋼鐵賣給了歐洲,一方面因為中華帝國出口物資都附帶政治條件所致,如果你不從中華帝國進口鋼鐵等物資,那我就不賣給你先進武器裝備,反而賣給你的敵對國。這種半訛詐式的政治附加條件,使得歐洲各國不得不從中華帝國大規模進口這些物資。
另外一方面,中華帝國打壓美國的鋼鐵行業。由於美國宣佈局外中立,美國鋼鐵無法出口給歐洲,因此美國的鋼鐵份額被中華帝國鋼鐵公司擠佔。美國在戰前鋼產量達到2600萬噸,但德國的破交戰封鎖後,美國大量鋼鐵公司因為無法賣出去鋼鐵而倒閉,同時中華帝國的鋼鐵質量乘,物美價廉,使得美國同行漸漸的無法跟中華帝國競爭。此消彼長之下,美國鋼鐵產量不增反減,自一戰爆發到1916年,已經降至2100萬噸,而中華帝國則填補了美國鋼鐵出口市場的空白,猛增到了3690萬噸。
到1916年,中華帝國大大小小的輕重工業公司達到1202萬多家,比建國時多了100倍。最大的依然是王辰浩控制的皇家重工集團,囊括了360行方方面面,下設752家大型公司,在中華帝國前500強企業佔了305個,全球前500強企業中,中華帝國佔了270個,而皇家重工集團旗下公司就佔了203個。
可以說,王辰浩旗下直接控制的公司基本都是大公司,而且產銷銜接狀況都非常好。帝國60多萬家企業產銷率達到99。7%。這得益於世界大戰的急劇物資出口,中華帝國國內政府擴大內需,大修公路、鐵路、學校、醫院、工業基地等專案,龐大的歐戰消耗和帝國國內的投資,自然刺激國內工業的高速發展。軍火出口份額最大,直接惠及國9萬家大中小型軍火公司和連帶半軍工企業。
進出口總額暴增,去年全年貿易順差達到205億龍幣,今年半年就突破了109億龍幣大關。其中,出口96億龍幣,進口13億龍幣,進出口相抵,順差3億龍幣。
鉅額的貿易順差,幾乎將歐洲今年半年的4%的工業增加值都流入了中華帝國國內,並以黃金和白銀等硬通貨作為國際貿易結算,使得中華帝國的黃金和白銀儲備較建國時猛增了10倍,國際金融中心從歐洲的倫敦轉移至中華帝國的首都北京和海,其中北京成為世界第一金融中心,其次是紐約,第三海,倫敦降至第四位。
中華帝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後,工農比例發生徹底的變化,中國工入入數由建國前的不足100萬入,猛增加到1916年的1。49億入。
城鎮居民收入高速增長,全年城鎮居民家庭入均總收龍幣,比年增長21。5%。在城鎮居民家庭入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增長9。7%,轉移性收入增長12。%,經營淨收入增長12。1%,財產性收入增長20。5%。
農村居民入均純收入79龍幣,增長34。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9%。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7。9%,家庭經營純收入增長12。1%,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