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的。顯然您當初的決策是對的,今夭中德兩國都有核武器,但還沒有到變成死敵的地步。”
經宋教仁這麼一解釋,王辰浩心中才略好受了些。不過,王辰浩是從來不吃虧的主,他一定要拿回該得的利益才行。
“那就好好談談吧!爭取在談判桌上拿回更多的利益來!”
“臣遵旨!”
宋教仁頓時領命。接著微笑著看了看旁邊的張自忠,那意思是他又贏了。張自忠很是苦惱,沒想到今次又敗給了宋教仁一次,只能自認倒黴了。
隨後,中華帝國外交部召開新聞釋出會,明確向德國釋放了停戰談判的訊號。
中德兩國隨後舉行談判,聯合國和同盟國成員國列席旁聽。雙方一致同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在戰後利益分配上明顯產生分歧。
於是,一場談判桌上的戰爭悄然拉開了序幕。
………【第702章 中德冷戰時代降臨】………
儘管中華帝國對於停戰和談極為不情願,但英法蘇等國十分忌憚德軍的核武器,因此談判成為必然。
如果不是中華帝國在一戰期間就搞了一場不分勝負的巴黎和會,今夭也不會成為各國要求再來一次不分勝負的二戰提供口實。
聯合國和同盟國的談判於1943年11月2rì在聯合國上海總部大廈進行,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派出代表參加,但基本上只有英、法、蘇、意等國提意見,然後中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進行磋商決定,其他國家只有旁聽的份,沒有發言權。
英、法、蘇、意等國提出利用一戰的巴黎和會來確定二戰上海和會的大方向,即交戰各國恢復至二戰全面爆發前的狀態,至於戰爭損失和賠償問題則暫時擱置爭議,羈留以後解決。
德國自然是贊同這個提議的,但中華帝國堅決反對。表現在中華帝國不希望回到二戰前的狀態,而是要求恢復聯合國各成員國的領土主權完整,德軍撤出所有侵佔國家,並進行戰爭賠償。但德國顯然不肯從所有佔領區撤軍,賠償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終,經過中德兩國幾十次閉門會議的討價還價和妥協,中德兩國最終達成一致。德意志帝國同意從佔領國撤軍,但聯軍不得進入此前德軍佔領區。佔領區所屬國家自行解決陣營問題,同盟國和聯合國都不得千涉。
實際上,談判始終都圍繞在最關鍵的幾個大國層面。最慷慨的則是英國,因為英國跟德國不存在領土佔領問題,德國不給戰爭損失作出賠償,英國亦害怕遭到德軍核攻擊,加上英國實在打不動了,資源、經費和入力空前緊缺,戰爭幾乎把英國拖垮了,所以英德之間第一個達成結束戰爭的和平條約。
至於義大利,德國始終沒有放棄他這個盟友,願意從義大利撤軍,希望有朝一rì能夠挽回德意同盟關係。所以德意合約締結的也很快。
其次是蘇聯。原本蘇軍是計劃搭乘聯合**進攻德國本土的順風車的,期待攻入德國分一杯羹,所以斯大林將蘇軍最後一支jīng銳部隊派往德國作戰,豈料在華沙核爆中全軍覆沒。蘇軍從此再無jīng銳可言,本土僅剩下不到90萬蘇軍新兵,更是忌憚德軍再次向蘇聯投放核彈。所以,唯一遭受核打擊的蘇聯也跟德國達成和平條約,雙方軍隊退回蘇德戰爭爆發前的狀態,同時都不會在波蘭駐軍。使得蘇德之間形成緩衝的非軍事區。
最難辦的則是法國。由於法國在二戰爆發初期就戰敗了,造成法國有德國扶植的維希法國zhèng fǔ和中華帝國扶植的zì yóu法國zhèng fǔ,兩個zhèng fǔ都對法國宣稱唯一合法zhèng fǔ。此時,聯軍部隊控制著法國大部分地區,只有北方小部分地區處於維希法國zhèng fǔ控制之下。德國願意從法國撤軍,但不希望維希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