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如此,每個工作日的早上7時到9時和下午4時到6時是華盛頓交通擁堵最嚴重的時段,各條進出城區的主幹道都會排起長長的車龍,美國人形象地稱之為“衝刺時段”。如果趕上這個時段駕車出行,在路上堵個20分鐘是常有的事。要是哪天不走運,晚上堵半個小時也並不奇怪。當然如果是在北京,這可能根本算不上塞車,但相對於華盛頓其他時段的一路暢通,這也算是個不小的問題了。另外,由於華盛頓市區面積很小,有限的停車空間基本已被城區本地車輛所佔據,因此外來車輛要想在市中心找到一個合適的停車位實在是難上加難。人們剛搬進華盛頓城外的公寓時,聽到最多的駕車忠告就是:第一,除非萬不得已,不要趕在早晚高峰出門;第二,如果不想自找麻煩,進城最好別開車。
總的來說,華盛頓當地政府主要依靠經濟槓桿、科技創新和教育宣傳三件法寶綜合治理交通問題。
首先,政府運用經濟槓桿從正反兩方面鼓勵公共交通和抑制私車上路。一方面,華盛頓的地鐵不僅四通八達,而且票價低廉,通常只需花1個多美元就能從郊區到達市中心,而且很多開往地鐵站的公交車都是免費搭乘。在郊區地鐵站附近都建有車位充足並且價格低廉的停車場,以鼓勵人們轉乘地鐵上下班。另一方面,當地政府在華盛頓市區內徵收高昂的停車費,1個小時就高達10多個美元,而且一般只允許停兩個小時,如果被發現超時,一次罰款就要30美元。一邊是省錢省時,一邊是費錢費力,無需政府釋出行政命令,市民自然會作出明智的選擇。
其次,政府不斷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華盛頓特區交通部設有專門的科研部門,廣泛藉助多家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從專業技術角度研究交通問題。如他們根據大量的車流量統計資料,提出在早晚高峰時段變部分雙向道路為單向道路,開闢只允許乘坐兩人以上乘客車輛通行的上下班專用車道,以及合理設定交通訊號燈轉換時間等措施,都對緩解交通壓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華盛頓特區政府長期透過舉辦展覽、播放公益廣告、張貼宣傳海報等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力求在廣大市民中間樹立“少開車光榮”的理念。就在前兩天,當地政府還發起了“無車日”活動,特區政府首腦帶頭乘坐公共交通或步行上下班。
長期研究政府法制問題的美國大學華盛頓法學院傑夫裡&;#8226;盧博斯教授特別強調民意在美國政府施政過程中的重要性。他說,在美國社會,任何一項公共政策包括交通管制措施出臺之前,政府都必須進行周密細緻的調查研究,並且透過舉行公開聽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來自社會各界的聲音。他說,舉行聽證會的目的不是讓市民投票表決,而是讓與會代表充分表達不同利益群體的關切與訴求,並集思廣益,建言獻策,從而有助於政府部門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盧博斯教授指出,政府需要從所有報名參加聽證會的市民中慎重選擇與會代表,以確保當事各方享有平等的話語權。他舉例說,比如政府準備就一項交通限行政策舉行聽證會,那麼代表正方觀點的發言人數會與代表反方觀點的發言人數大體相當,而且各個利益群體的代言人應享有平等的發言機會。
就華盛頓特區而言,如果政府想要推出一項新的交通政策,它必須透過召開釋出會,舉行聽證會等形式,向市民詳細解釋政策調整的原因和後果,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然後交由市政委員會討論透過,方能付諸實施。在這一漫長過程中,市民可以透過多種渠道,表達自己的意願,如可以給政府首腦或議員寫信,可以進行合法抗議等等,市民的態度往往對政策的最終命運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華盛頓特區交通部的一位官員給記者舉例說,不久前交通部經過長期科學論證,認定如果能在第16街新設一個安全島,將能有效提高該區域的交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