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心,畢竟多爾袞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因此想了一想,道:“攝政王,唯今之計,只能先集中兵力,復奪大名府,將現在還剩餘的大軍撤回京師,這樣尚有一線之機。”
雖然洪承疇沒有直說,但意思己經十分明確了,就是放棄阿濟格部,盡力保住現有的人馬。同時洪承疇也打定了主意,如果這次能平安回到京師,自己話什麼也要辭職不幹了。
多爾袞閉著眼睛,沉默了半響之後,才道:“下令,調尼堪、韓岱回開封。”
第九十五章 豫北戰場(一)
周少桓建議,開闢豫北戰場,攻佔大名府,切斷清軍的退路,實現商毅預想的,就在中原戰場殲滅湥Ь�髁Φ募蘋�昧四暇�**部的批准,發動豫北戰役,並且將這戰役交給山東軍區來完成。
收到**部發回的命令之後,周少桓也十分高興,立刻在山東分派兵力。現在山東軍區的四個軍分佈的位置為,第四軍駐守東昌府,第五軍、第九軍駐守兗州府,第十軍駐守濟南府。同時山東軍區又新編制了一個師二個旅,但並沒有得到**部的批准,因此還沒有組成一個新的軍。
周少桓招集各軍的主將開軍事會議,重終決定這次豫南戰役,將動用第四、五、九三個軍以及第十軍的騎兵師和一個新編師參加,總計兵力約在十萬左右,留下第十軍的二個旅,可兩個新編的旅留守山東。因為在攻取了徐州以後,山東和江蘇徹底連成了一片,只用防住山東北面就足夠保證山東地區的安全了,而且以目前的清廷,也很難出動五萬以上的大軍來進攻山東,因此有四個旅就完全可以勝任。
分派完閉之後,周少桓,一面將自己的作戰計劃以及新編制的幾個部隊都上傳到南京**部,一面下令分兵兩路,向大名府進軍。
大名府位於河北北部,是山東、河南、河北三省的交界地方,本來是一個地方的戰略要地,但在北宋時代,因為當時的大宋王朝定都在開封,而且一直未能收回被遼國佔領的燕雲十六州,因此大名府的戰略價值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有“控扼河朔,北門鎖鑰”之稱,在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以大名府為大宋的北京,也將大名府也得以升級為京城級的城市,與洛陽、開封、金陵並列。在古典小說[水滸傳]裡,有許多故事情節都與大名府有關。
但現在的大名府城,己經不是北宋的那座大名府城了,而是明朝重建的大名府,當年的那座大名府城,在明朝初年被黃河氾濫的大洪水淹沒了。
不過在北宋被金朝擊敗南遷之後,大名府也失去其戰略意義,並逐漸衰落,明朝建立之後;設立南北二京;雖然仍在這裡設府,但大名府己經不是河北的主要城市;也不復當年的光彩了。但現在清廷和南京之間展開中原大戰,清軍將開封府設為中原戰場的總指揮部,因此大名府的作用也立刻突現出來,成為清軍退軍,以及運輸補濟線的重要地點。
當然多爾袞其實也十分注意對大名府的保護,在進入開封駐軍之後,在大名府設下了五萬重兵把守,其中有新軍神工營的一萬人馬,各種火炮一百五十餘門,雖然不說是固若金湯,但絕不是一座能夠被輕易攻克的城市。而且從開封到大名府只有三百多里的路程,一但大名府遭到了中華軍的攻擊,從開封出兵,最多三天,就可以趕到大名府了,就算把從大名府向開封告急的時間算上,也只用四天就夠了。而以大名府的防守力量,堅持四天時間,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因此這是令多爾袞和洪承疇百思不解的地方,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收到大名府的告急,直接就收到了大名府失守的訊息,這也說明大名府根本就沒有堅持多長時間的抵抗,就被中華軍給攻破了。先前多爾袞和洪承疇只是震驚於大名府的失守對全域性造成的重大影響,而忽略了這一點,等兩人決定放棄阿濟格部,全力收復大名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