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

“那個大魔王在江州的作為已經嚇壞了許多人,清照你怎麼看?”趙明誠道。

“狠習慣了的人,要他溫柔是不可能的。”李清照道:“我知道現在江南地區針對他抹黑的言論非常多,甚至有傳言說他才是叛軍。從人性說,我也認為此舉太過分了些,五千人被全體判處死刑,這聞所未聞,其中有沒有冤枉我不敢說,但可以肯定的在於,五千人中大部分人被量刑過重了。”

“是啊,你這麼想救好,我以為你又要為他說話。”趙明誠嘆息道,“他這無疑是魔王的行為,不論出發點是什麼都大錯特錯了,大肆違背聖人修身養性、與人為善之論,現在有許多讀書人自發的組織起來,要去江州示威,我也打算去。”

李清照顯得有些難過,但是仔細想想也不能怪他有這種心思。事實上李清照的那些詩友名士中,早前受到李清照影響不少人開始挺高方平了,然而天子廟峽谷一役,高方平在對方投降且認罪的情況下,仍舊處決五千人的作為,已經全然惹惱了那些名士。那些人現在也開始反高方平了。

“固然沒人會喜歡敢隨意處決五千人的傢伙,但是夫君你有沒有想過,你們的作為,等於是被江南系的官員利用了。”李清照固執的道:“內情我不完全清楚,但我總覺得,當時他做出那樣的決定,一定有其複雜的原因。自古以來,但凡強勢的政治人物,所作所為都伴隨著很大的罵聲,此點從無例外。君子以厚德載物他的確沒有,但是君子以自強不息,卻沒人比他做的更好。他之是非功過將來由史來評價,難道不好嗎?”(未完待續。。)

第432章 持續發酵

“清照你錯了,史,應該由我輩有志文人來寫,我始終認為高方平他不算文人。”趙明誠道。

李清照注視了他許久,有些話忍住了,於心裡尋思,江南文人名士最多,但是大十錢所鬧,官府黑暗,兵匪禍害百姓的時候你們又都在幹什麼呢?你們連紙上談兵都有不少顧忌。史不是用筆在寫,而是做事之後成為史。

所以李清照認為,高方平是正在書寫史的那人,他不一定是對的,但是不做出來它又怎麼會成為史,又怎麼會被後人議論是非功過。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壯志飢餐胡虜肉,談笑渴飲匈奴血。他或許戾氣重或許有錯,但他是個真正的實幹派,他正在把他當初的理念實踐,就是他的詞也在照著做。”李清照道,“聽說高方平出陣天子廟峽谷之際,懷裡抱著一個方腦殼。那個腦殼的故事我聽過,為了那個腦殼而怒髮衝冠,把兵匪定為匈奴,我李清照並不覺得他有錯。”

“為十幾個平民的死亡,他喪心病狂的處決五千人,如此舉動你還敢為他洗地?”趙明誠怒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了他的利益鋪墊,他把他的雞強行賣給養殖戶,養殖戶沒錢,就高利息貸款給人家,這是王安石已經證明失敗了的青苗法變種!”

李清照淡淡的道:“你不瞭解就不要裝作很懂王安石,不要裝作你懂青苗法。青苗法的失敗有很多深層次原因,政治上的傾軋,朝廷執行力的不足,各地主政官員糾纏在其中的利益,由此多方便的糾結、博弈,造成了最終的結果。安石相公他固然有不完美,但他提供了一種思路一個念想。安石相公他用行動做成了史,然後供給後人修正和完善,至今我依舊認為高方平的錢莊模式起點,就是以安石相公的青苗法為初形的,他完善了其中的一些舉措,另走了一條別路。”

趙明誠道:“說到偷換概念你李清照是越來越熟練了,都是跟著高方平學的。又扯到王安石了,坦白說他不配和王安石相提並論,王安石不會亂殺五千人。”

“是你先提及好吧,為毛是我偷換概念了?”李清照愕然道。

“看你被他影響的,連語法和用詞都能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