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候讓他們死了?這不是火上澆油添亂嗎?
心裡這麼想,楊國忠卻也萬萬不敢就這麼去向天子勸諫,畢竟高力士前車之鑑猶在。因此,得到潼關方面李承光的戰報,說是哥舒翰正在潼關大肆招募勇士協助防守,也許還能夠拖上一兩天,他就當機立斷前往興慶宮求見天子,一頭磕在地上,直截了當地拿出了自己的建議。
“如今長安岌岌可危,懇請陛下先行避難蜀中!蜀地民風淳樸,感念陛下恩德,只要陛下振臂一呼,便有千千萬萬的人願意追隨陛下討逆!臨走之前,命人六百里加急傳令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南下關中,和叛軍決一死戰即可!”
第1142章 君逃臣留
儘管這些年偏聽偏信,昏聵糊塗,但李隆基畢竟是當了那麼多年天子的人了,哪裡不清楚如今長安城絕不只是人心浮動,而是湧動著一種波詭雲譎的氣氛。自從那失徳失道的石碑出現開始,各種各樣詆譭他的神異徵兆就接連出現,而這一切都在安祿山這次起兵反叛後到達了最高峰。如果再年輕二十歲,不管楊國忠等人如何規勸,他都一定會御駕親征,藉助自己的多年聲望來力挽狂瀾,可現如今已經太晚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如果不痛下決斷,他將遲早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逼到懸崖邊上!
所以,對於楊國忠的建議,他在深思熟慮之後,竟是答應了,卻一再囑咐其嚴格保密,暫時不能讓其他人知情。而他自己則是命人召來了此前去緝捕安思順卻撲了個空,被自己勒令閉門思過的陳玄禮。
在他看來,陳玄禮還是小軍官時就敢跟著自己發動唐隆政變,將太平公主的黨羽一網打盡,逼得李旦不得不交權,這麼多年來卻始終小心謹慎,既不像王毛仲葛福順那樣張狂攬權,也不像劉幽求王琚那樣鋒芒畢露,一直都本本分分,這次用其扈從再合適不過。可是,當他對陳玄禮交底避難蜀中的決定之後,他就只見陳玄禮那蒼老的臉一下子變了。
“陛下,關中還有萬千子民,但使陛下振臂一呼,一定會應者雲集,湊出十萬大軍都不在話下,若是避難蜀中,豈不是寒了關中父老的心?”
然而,李隆基現如今還哪裡聽得進這些勸諫,當下便把臉一沉。陳玄禮畢竟是多年掌禁軍的人了,眼見得天子擺明了主意已定,萬般無奈的他只能垂頭答應,可等到離開興慶宮時,他抬頭看了一眼那不知道耗費了多少錢糧的華美宮宇,心中滿是痛惜和不甘。
儘管李隆基和楊國忠全都試圖隱瞞這樣一個訊息,但一直讓人死死盯著興慶宮和楊國忠宅的杜幼麟,還是第一時間察覺了端倪。他不敢耽擱,悄悄命人把妻子宋錦溪以及剛剛出生的兒子送到了隱秘安全的地方安置後,他就即刻趕往了平康坊崔宅。當進了平康坊南門,路過同一坊中李林甫那座曾經光鮮亮麗門庭若市的宅邸時,他不禁駐馬稍稍停留片刻多看了幾眼。
不過是一年多的功夫,這裡就已經完全頹敗了,甚至沒有人敢接手這樣一處豪宅!至於李林甫的那些黨羽,如今已經被貶到了天南地北,子婿也一個個左遷貶斥,沒一個後下場!倒是旁邊故相裴光庭的那座宅邸,儘管父子兩人全都是盛年病故,可如今第三代還是穩穩當當成長了起來!
很快,他就再次策馬前行。到了崔宅,常來常往的他甚至不用通報就徑直進了門,第一時間見到了自己的姑姑杜十三娘和姊姊姊夫。他言簡意賅地將打探到的情形一說,杜十三娘便倒吸一口涼氣,崔朋亦是惱火地說道:“關中還有這麼多官民將卒,他竟然就因為楊國忠的攛掇,要拋棄大家自己逃命?簡直是太荒謬了……身為天子,就連和長安共存亡的決心都沒有?長安城有的是存糧和兵器,至少能堅守幾個月!”
“幼麟,你阿爺有訊息沒有?”杜十三娘沉吟片刻,便如此問了一句。
杜幼麟頓時欲言又